專家:蛇身上有多種寄生蟲對人體極為有害

    蛇對食客説,請嘴下留情吧!

    這是一組令人悲哀的數字,這是一種可怕的慾望和嗜好:來自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組織的專家調查顯示,中國年消耗活蛇1萬噸以上,如果每條蛇按2公斤計算,就是500萬條,如果將它們按1米長、1米寬進行排列,這些蛇可以排成250公里的長蛇陣。而同時,中國的蛇類卻面臨著滅頂之災!

    據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劉定震副教授介紹,中國209種蛇類中,已經有23種進入重點城市食用蛇貿易,上了餐館的功能表,在這些上了餐桌的蛇類中,有14種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有9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據全國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原

    來蛇類資源較多的省份,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原來蛇類種群數量較少的省份,在調查中已很難發現;野生蛇類的棲息地嚴重退化和減少,野外發現蛇的個體也越來越小。目前,43種蛇類已經被列入了《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佔全部種類的21%,一些省份蛇類每年超過合理捕獲量的30%以上,少數蛇已經處於瀕危甚至極度瀕危的狀態。

    國家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蔣志剛研究員認為,野生動物的過度開發、以蛇為主要原料的藥品和保健品的大量增加以及國際貿易,特別是吃蛇之風的盛行,是造成蛇類資源瀕危的重要因素。他認為,目前,包括蛇類資源在內的野生生物管理失控,資源總量消長情況不清,從獵捕、收購、運輸,到進入市場、飯店、餐館等加工利用單位,各有關管理部門缺少必要的協調和配合,尤其是無證獵捕、運輸和經營的情況嚴重。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林業大學馬建章教授認為,目前,有關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完善,除一種蟒蛇外其餘都不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難於依法進行保護和管理。同時,蛇類研究尚有待突破,養殖技術不成熟,蛇類資源利用水準粗放。凡此種種都嚴重制約著蛇類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工作的開展。

    安徽省黃山市蛇類研究所黃接棠研究員、廣州暨南大學生物系勞伯勳教授以及遼寧大學生物系劉明玉教授一致認為,目前在蛇類的養殖上,飼料、疾病防治和越冬等問題都沒有獲得突破性進展,在目前的科研條件下,蛇類的飼養繁殖技術還不能進行商業性開發和利用,多數養蛇場實際上是野生蛇的收購站或週轉倉庫。

    中國蛇類資源的嚴重危機引起中國專家們的高度重視,他們認為,再不採取措施,我們的子孫後代就只能在資料上見到蛇了。拯救瀕危物種,做好我國蛇類資源保護,已經迫在眉睫。為此,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同一批專家聯合建議:必須要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的科普教育宣傳,提高人民群眾的保護意識;必須進一步強化蛇類資源的保護管理,希望國家和省級林業主管部門要組織進行野生動物資源監測,掌握蛇類資源數量消長情況,並逐步從限捕、定期禁獵到全面禁捕的轉變;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把那些數量稀少或種群數量急劇下降、我國特有的或分佈十分狹窄的蛇類列到名錄中,加強瀕危物種的管理;增加保護經費的投入和制定相關的經濟政策;加大蛇類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技術研究的力度。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趙爾宓研究員、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秘書長王福興一再告誡人們,我國的蛇類資源狀況不容樂觀,而吃蛇是引發亂捕濫獵的關鍵。目前,一些商家過分誇大蛇的保健作用,認為吃蛇可以大補祛病。其實蛇肉的營養價值絕不像商家鼓吹的那樣神奇。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人類的祖先早已把最好的野生動物馴養為家禽家畜,野生動物的營養價值未必就有家禽家畜高,特別要指出的是,蛇身上有多種寄生蟲對人類造成很大傷害。比如人們常吃的榕蛇,經解剖發現,在蛇皮下、肌肉裏、腹腔中有數以千計的寄生蟲,經實驗室鑒定,這種寄生蟲是“曼氏迭宮絳蟲”的幼蟲裂頭蚴。其蟲卵和幼體很難在加工特別是在吃火鍋時被殺死,這些蟲卵和幼體進入人體後可使人感染裂頭蚴病,引起眼、口腔頜面、皮下、腦及內臟各部的疾病,在皮膚上形成1—6釐米的肉芽腫囊包,很難根治。裂頭蚴在腸道內發育成為成蟲,即曼氏迭宮絳蟲,可導致腹部不適、噁心嘔吐,嚴重時危及生命,對人體極為有害。

     《科技日報》2001年12月21日

    

    


雲南破獲眼鏡王蛇特大走私案
蛇年蛇餐依舊火爆 專家呼籲保護生態
蛇年爭睹蛇文化
野外毒蛇及蛇傷防治
毒蛇的家園--旅順蛇島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