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科普出版人你們的科學素養如何

    “公眾理解科學”(PUS)成了現代社會一件大事,政府、科學共同體、媒體與公眾對此都很關心。中國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科普事業的發展,科技部、科協、中科院都有人抓科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從今年起還設立了科普專項基金。科普出版也出現繁榮局面。關注科普出版是好事,借科普出版混水摸魚或趕時髦、湊熱鬧、奔大獎是要不得的。分別好壞、提高科普出版水準,就需要具備基本的能力。在科普界有“科學素養”一説,在科普出版界,也該有一個“出版工作素養”指標。

    第一項基本能力是技術層面的,指對圖書策劃、生産、銷售各環節的技術有一般了解。本來這應當是出版社每個人都具有的知識,但從我了解的情況看,遠非如此。比如,現在出版業都使用了鐳射排版技術,常用的軟體平臺有北大方正(批處理式的書版和窗口界面的維思)及PageMaker等等。出版社的任何一位工作者(科普編輯更如此),都應當大致了解一些技術方面的知識。其實,這是一個觀念問題,只要社長和總編有決心,這方面的知識、技術普及沒什麼難的。

    第二項基本能力是外語和電腦(尤其是網路)的使用能力。科普讀物的編輯人員都應該懂一點兒外語,能夠看懂不太複雜的外文書評,如《自然》、《科學》、《新科學家》、《紐約時報》、《科學美國人》上的書評文章。讀這些文章不能讓別人代勞,否則自己仍然沒有感覺,不知道圖書的品質。而幾乎所有的外文報刊,在網上想讀到都不成問題,關鍵是自己是否願意拿出一些時間上網。經常光顧亞馬遜、巴諾一類網上大書店,也能清晰地了解到當下世界範圍的科普動態。網路是活著的、不斷擴張的大百科,為搜尋人物、名詞和翻譯提供了極好的條件,以前跑斷腿也找不到的人物、縮寫詞,可能在網上花幾分鐘就徹底解決了。翻譯中遇到實在搞不清楚的問題,上網問一下作者或者他人,總能解決。

    第三項基本能力是對科學的全面理解,這涉及科學哲學、科學思想史、科學社會學(包括英國的科學知識社會學SSK)、科學傳播學等,即涉及到對科學元勘(science studies,也譯科學元究)理論與實踐的了解。何謂科學元勘?即對科學的元層次研究。當今的科學已完成由小科學到大科學的轉變,科學日益社會化、集團化、政治化,要全面了解科學,僅局限于“內部”理解是不夠的,還要注意科學的社會運作,對基金申請、同行評議、成果發佈、科技與倫理、科技的社會影響等都要基本了解,當然這有很大的難度,需要日積月累。可以不客氣地説,科技出版工作者除少數人外,基本上沒有受到這方面的正規教育。讓從事科普出版的策劃、編輯參加一些與“科學元勘”有關的學術研討會、講習班,可以使他們迅速了解科學理論框架,當然具體內容需要慢慢充填,沒有三年五載不可能達到很高的水準。

    對能力的要求,不限於此三條,如案頭功夫、細緻耐心、社會交往能力等也都重要。總之,科普出版是相當綜合性的職業,是考驗人才綜合素質的場所,在計劃體制下長期積聚的問題現在逐漸顯露出來,此外由於科技、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在提高,使出版社面臨著空前的挑戰。

    策劃與編輯只是一個側面,更重要的還是市場行銷。我們目前的多數出版社基本上沒有“行銷”活動。圖書行銷是相當複雜的事情,每一部書都是一個新産品,都要制定有針對性的行銷策略。在敬業的前提下,搞好發行可以用力和用心,用力是用蠻勁,也能有收穫,但重要的是用心,按現代企業標準做事。有遠見的出版社應當儘早建立起大型客戶數據庫,把每部書的有效需求者都基本考慮到。做這件事,同樣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觀念的問題。出版社可以多花費些精力建立和維護自己的客戶系統,把宣傳訂單直接寄送到潛在客戶的家中或辦公桌上。

    《光明日報》 2001年8月02日



科學素養可以測度嗎
高檔科普雜誌:尷尬面對重重難關
我國出臺第一份青少年科普指導綱要
“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本週啟動
科普原創,究竟缺少什麼
2000年度“十大科普好書”你讀了沒有?
首屆十大科普好書評選揭曉
科技素質教育的優秀讀本
——《院士科普書係》簡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