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太專家:“神舟三號”已整裝待發  

    對話院士:莊逢甘,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空氣動力學家,組織領導了我國主要的空氣動力學實驗基地建設。現任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航太科技集團高級技術顧問,全國政協常委。

    提問人:馬婷婷

    “神舟三號”進入發射場,整個飛行程式已經確定

    問:據權威人士透露,原定於去年發射的“神舟三號”無人飛船因故推遲後將於近期發射,這次發射準備工作已經進行到哪一步了?

    莊逢甘:“神舟三號”所要發射的火箭和飛船目前已經進入發射場了,在這之前科技人員已經進行完了所有的地面試驗,電路檢查和一些倣真工作也已經完成,整個飛行程式已經確定,大家都盡最大可能地在每一個環節上保證萬無一失。確實,“神舟三號”是原定於去年上天的,在準備過程中,我們想把原來的設置改得更好一些,但是在發射前發現改動後並不比以前的好,因此又不得不改回去,所以推遲到今年發射。我個人認為,飛船的設置最好不要改,就算是以後的“神舟四號”“神舟五號”也不要做這些改動,如果每次都改一點,那麼每次上天的飛船狀態肯定都不一樣,這樣一直改下去,等到最後上人的時候已經是另外的狀態了,而我們根本無法保證那時的狀態究竟保不保險。在發射載人飛船上,我們對可靠性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且這樣的可靠性並不是“算”出來的,是需要通過充分的實驗來證明的。作為技術人員來講,到底什麼時候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保證宇航員安全上天並安全返回。宇航員可以自己給自己下軍令狀,可以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但我們技術人員不行,我們必須要在技術上保證宇航員的萬無一失。

    問:和“神舟一號”、“神舟二號”相比,將要升空的“神舟三號”在性能和任務上有什麼不同?

    莊逢甘:“神舟一號”上天時並沒有裝上完整的系統,只有一些主要的系統,“二號”比“一號”多了一些,現在的三號又比二號多了一些,裝上了模擬人的設備,比如説宇航員的生命保障系統,這套系統很複雜,造價很昂貴。“神舟三號”上天后,將執行一些具體的空間探測和空間試驗的任務,其與生命保障系統、安全返回系統相對獨立的軌道艙將在發射完後留在軌道上繼續工作約半年時間。另外,這次發射本身還要帶一個衛星上去,這是和“神舟一號”、“神舟二號”不一樣的地方。

    讓猴子坐飛船,一旦鬆開繩子東摸摸西摸摸肯定會闖禍

    問:為什麼我們國家在進行無人飛船的試驗時不像別的國家那樣,把一些靈長類的動物比如猴子什麼的帶上太空呢?

    莊逢甘:我的看法是用不著帶這些動物。現在我們國家做模擬人是比較簡單的,不像幾十年前還存在技術難題。而且我們測血壓也不是測真的血壓而是模擬血壓,這些都可以通過送模擬人上去完成。如果真的裝個猴子上去,除非把它捆嚴實了不讓它動,否則它一旦鬆開繩子,東看看西摸摸的肯定會闖禍。換一個角度講,我們要保障人的安全,同樣也要保護動物的安全,要不動物保護組織就會抗議了。

    載人飛船今年肯定發射不了

    問:日本《讀賣新聞》去年曾經報道説我國將於2002年下半年實現載人飛船上天,這幾天也有相關人士透露,我國載人飛船將有望在明年升空,這個消息是準確的嗎?

    莊逢甘:還是那句話,我們首先要確保載人飛船的狀態,保證宇航員的安全,多試飛成功幾次後再上人,早一些晚一些並不重要。我們國家不能像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和蘇聯搞軍備競賽、太空競賽那樣,只管自己的飛船上天,不太考慮人的安全。前蘇聯在進行載人飛船計劃的初期曾死掉了幾個人,他們甚至沒有公開。我們作為技術人員來講主要是保證其可靠性,當初在成功發射完“神舟一號”時就有人説,趕緊趁著這股勁兒把載人飛船一起送上天吧,我們肯定是不能這麼做的。日本媒體所説的情況今年肯定無法實現,條件好的話,工作進行順利的話,我們有可能會在今年再打一個無人飛船上去,但是也是試驗性的。從原則上來講,載人飛船的技術問題我們全都掌握了,但是,一輛剛出廠的汽車都有可能在路上突然拋錨,要是等飛船拋錨了再去解決的話,問題就太大了。

    問:我國早在1965年就成功地進行了宇宙生物實驗,把大白鼠、小白鼠、果蠅和12隻生物試管送上了天,雖然比前蘇聯晚了16年,但是差距並不太大。然而在載人飛船的計劃上,假設我們國家能夠在明年實現上天,比起1961年加加林的上天也晚了整整41年,這樣的差距是怎樣造成的?

    莊逢甘: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會兒,正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航太競爭最激烈的時候,從政治上講,我們首先不會像美蘇那樣搞太空競賽,從經濟上講,我們國家那時受綜合國力、工業基礎以及研製隊伍等多方面的限制,根本拿不出那麼多經費來支援和發展航太事業,因此最後決定不搞載人計劃,而是先運用好地球的資源,發展應用衛星,從那時起,我國的航太事業便轉向了資源、氣象、通信及返回式衛星的研製,所以1970年的時候我們的“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就上天了。即便如此,我們國家的應用衛星還是經過了至少十年的試驗階段,其中也有打丟了的,但現在應用衛星的技術已經成熟了,比如説2000年3月2日正式交付巴西使用的資源衛星,原定到2002年3月2日就到期了,但現在的工作狀態依然很好,正在超期服役。

    我們可以讓飛船收集太陽能送回地球

    問:載人航太飛船上天以後,我們將開展哪些工作呢?這些工作離老百姓有多遠?

    莊逢甘:載人飛船上天后主要還是開展軌道艙內的實驗工作,開展的實驗應用目標是非常清楚的,具體實驗項目大部分由中國科學院來管,比如測量一下地球的資源環境、探索太空資源,其中太空資源指的是微重力、太陽能等。這些實驗表面上看和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是“風馬牛不相及”,但這些實驗的結果最終都是為了更好地為人類服務的。比如我們都知道,物體在地球上的重量是受地球引力的作用,高空因為遠離地球,重力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對於合成特殊的材料,比如兩個比重差異很大的材料的合成,在地球上很難圓滿完成,因為比重大的材料融化後若要跟另外一種材料合成,比重大的往往總是在下面,輕的在上面,而在太空就沒有這個問題,可以搞得很均勻,現在藥學上的很多實驗都存在這樣的問題,等到我們上了太空,這樣的實驗都可以在太空中進行,這方面的研究肯定會發展得更快一些。再比如説開發太陽能,太陽的能量經過地球大氣的過濾後損失了不少,如果在太空上建立太陽能電站就大不一樣,我們可以把太陽能收集起來並改變成微波後發送回地球,比起直接在地球上收集的肯定多得多,而真正實現後對人類的能源使用上也會起到不小的作用。

    意料之外的事是機器人幹不了的

    

    問:美國目前正在研製“航太母艦”,計劃將其佈置在離地面35888公里的太空同步軌道上,上面可裝載近百名航太軍,您是怎樣看待這個計劃的?

    莊逢甘:可以設想,但是就像小布希搞的導彈防禦計劃一樣,未必可以實現。再者説了,在那麼高的地方放那麼多人幹什麼?就算上去了想下來時還麻煩,就算現在最大的宇宙飛船一次也只能裝3個人,要把他們運下來還不得往返幾十次?

    問:美國科學家不久前宣佈了一個研究成果,説目前太空中由宇航員進行的太空實驗其實並不需要人去,有這樣的説法嗎?

    莊逢甘:這個問題一直都是存在爭議的。我們知道,任何機器都代替不了人的思維和工作,機器人並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而是按照人事先設計的程式去動的,人類將設想到的航太器在天上所有可能發生的故障資訊都存在機器人裏面,把可能發生故障的配件都準備好,並編好程式,這樣機器人按照原先設置的程式或許能自己判斷並維修,但這一切都比不上人本身,如果出現事先沒有考慮到的問題時只有人才可以解決,意料之外的事機器人是幹不了的,而航太器上的很多問題都是不可預料的,我倒是並不贊成他們的説法。(文/馬婷婷)

     《北京青年報》 2002年3月11日

    


中國無人飛船近期發射 載人飛船明年有望升空
航太專家透露,中國宇航員進入太空不再遙遠
航空航太板塊:21世紀最具成長性的板塊
美國慶祝載人宇宙飛船環繞地球首航40週年
科技新生代打造載人飛船
中國人要圓月球夢 運載技術已具備探月能力
中國大力發展航太生物技術
2001年世界航太大盤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