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電視劇《康熙王朝》涉臺史實多處有誤

    在中央電視臺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日前落幕,創下收視率新高。福建一位台灣問題研究專家就此劇中的涉臺“歷史敗筆”進行了澄清。

    閩臺交流協會學術委員蔣維錟接受記者專訪時稱,作為歷史正劇可以進行藝術加工,但也應尊重史實,否則會誤導觀眾,鬧出笑話來。

    他認為,此劇中不乏涉臺的“歷史敗筆”:一是康熙二十八年施瑯替鄭經奪回金廈。史實是施瑯在清順治十三年即已降清,在康熙元年被封為福建水師提督,而金廈在康熙十九年即被大清收復。

    二是康熙三十二年收復台灣。歷史事實是,康熙二十二年施瑯率軍收復臺澎。

    三是清軍功陷台灣,鄭經自刎。歷史上,鄭經早死於康熙二十年正月,台灣由其次子鄭克爽降清。

    四是康熙把臺澎合成一縣,命魏東亭去當縣令。實際上,清在臺設立一府三縣,由台灣府下轄台灣、鳳山、諸羅三縣。

    五是康熙下密旨給姚啟聖,令施瑯不得入臺。而事實是,收復台灣後,施瑯不僅入臺接受鄭克爽投降,而且在臺三個多月進行安撫

    中新社2002年01月02日


歷史劇《康熙王朝》央視熱播 收視突破1000萬
《康熙王朝》:褒貶互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