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褒貶互見

    《康熙王朝》播出以來,滬上收視率頗佳。據抽樣調查最新統計,上視影視頻道的收視率高達18%,居各類劇目之首。隨著劇情的進一步展開,觀眾對該劇的看法卻不很一致。

    正劇自有魅力

    王紀人(上師大教授):《康》劇給人的感覺比較大氣。開場幾集寫宮廷政變,生擒鰲拜,奪回大權,劍拔弩張,既表現了少年康熙的雄才大略,又刻劃了孝莊太后的成熟老練,寫出了人物性格的多樣性,是以往歷史劇中不多見的。作為正劇的歷史劇有一定認識作用,當然歷史劇不能完全拘泥于歷史,更要體現導演的藝術才華。在這方面,《康》劇是比較成功的。

    據史而不囿史

    顧雲卿(上海公證處公證員):我粗略翻閱了正史野史,對《康熙王朝》這個正劇有了更具體的感覺。在評價該劇時,不要因其有一點紕漏和缺陷,就對“正劇”加以嘲諷;也不要因為未見於史書的記載,而否定劇中的虛構和想像。如劇中的雲南巡撫朱國治在《清史稿》中是列入“忠義傳”的,全傳只有428字,而該劇卻寫了他與吳三桂釣魚賭生死,康熙帝假殺真提拔,直到吳三桂背叛後他怒斥奸人以身殉職……史書上的廖廖數語,經編導的合理虛構情節,塑造出一個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這種有據于史而不囿于史,依靠情節之“假”來求藝術之“真”的創作原則是可取的。故事要好看,歷史不違背,這才是歷史劇創作的正途。

    稍遜《雍正王朝》

    梁靈樂(協昌縫紉有限公司職工):《康》劇是反映一代明君戍邊安邦的正劇,全劇沒有逃脫宮廷爭鬥加男女情愛的戲劇模式,與《雍正王朝》的“敢為天下未論而論”,還雍正歷史本來面目的成就相比,覺得稍嫌不足。儘管播出已砍了4集,仍給人拖遝之感,許多情節的處理不夠精緻。陳道明扮演的康熙,表演過於鬆弛,也缺了點王者之氣,給人以稚嫩之感。也許責任不在演員,編導在前半部過於突出孝莊太后的戲,遮蓋了康熙的形象,令人惋惜。

    

     《解放日報》2001年12月1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