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風情盡苑中
——台灣原住民生活窺斑

    “娜魯灣!”“娜魯灣!”伴隨著歡快的音樂、清脆的歌聲,熱情的土著語“你好!”立即將人們帶進台灣原住民的世界,也就是台灣的“九族文化村”。

    原始形態各迥異

    與名聲遠播的日月潭一山之隔,“九族文化村”就坐落在綿延起伏鬱鬱蔥蔥的群山之中,與大自然的傑作日月潭相得益彰,這個匠心獨運的人文苑林濃縮了台灣原住民的歷史和文化、習俗和風情。從日月潭出發,十幾分鐘的計程車路程,就來到這個自然人文和諧、文化娛樂兼收的所在。據介紹,過些時候,將通過現代科技讓人們到了日月潭,也能直接來這裡一睹原住民的生活形態。

    台灣的原住民,我們統稱高山族,但在台灣,已經因其文化形態的差異而分成十族,“九族文化村”中的“九族”,就是原住民被分成十族之前的概括。在巍峨疊巒的群山環抱中,十個原住民族的生活形態依其生存特點散佈其間,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魯凱族、阿美族、卑南族、雅美族、排灣族、鄒族和邵族,其房舍、服裝、飲食、語言、生活方式以至圖騰崇拜,果然各有不同,風格迥異。原住民衣飾、木刻、石雕、珠串等工藝品看似拙樸,實為精緻。雅美族的造船工藝在今天看來仍然可以稱為巧奪天工。排灣族的雕刻最為出色,樸拙、剛勁,又富於自然之趣。特別有趣的是,排灣族的木雕人像公式化,不管在哪雕刻,一律是圓頭、長鼻、小眼、細口,兩手舉于胸前或在兩側,雙腳直立或略彎,足尖多指向兩側。另一個特色是色彩典雅脫俗,用原木調好花紋後,再涂上紅白黑三種顏色,配合幾何造型,給人以一種童話般的明朗感覺。

    事實上,台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是阿美族,有15萬餘人;最少的是邵族,僅230余人。這些原住民主要分佈在台灣中部和東南部。300多年前,鄭成功收復台灣,大批漢族人入臺定居,住在海岸平地的一些原住民逐漸融入他們的生活,居住在高山地區的原住民一如既往保留了自己的生活特性。但是,隨著現代文明的不斷擴張和發展,原住民的習俗和文化能否傳承存續受到巨大挑戰,整個台灣,仍然保持其生活形態的原住民部落也越來越少。於是,許多保護原住民文化的活動應運而生,“九族文化村”便是其中的一個。這裡,一個個原住民自然村落的重現,一群群身著各自傳統服裝的男女的執帚飲炊,逼真地再現了祖國寶島上原住民的生活和習俗,濃縮了他們的歷史和文化。

    歌聲舞姿透風情

    純樸、熱情、奔放,是台灣原住民歌舞獨特的魅力,也是其民族性格的真實反映。在“九族文化村”,伴著衣著艷麗、頭飾獨特的各原住民的身影,便是婉轉熱烈、悠揚奔放的歌聲。這些以獵漁、農耕為主要生活內容的原住民,大多能歌善舞。那健碩的體態,奔放的舞姿,純樸的歌聲再現了原住民的生活情趣。

    文化村中的娜魯灣劇場既是原住民歌舞藝術的薈萃之所,又是原住民歌舞藝術的展示之地。其中,布農族的祈祝豐收舞是世界聞名的“八音合部”,排灣族的男女竹竿舞節奏明快、熱烈奔放,泰雅人的竹筒琴、竹片琴雖然音階簡單,但敲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

    雅美族,在蘭嶼島上過著半漁半農的生活。由於蘭嶼的氣候屬於“長夏無冬”,歷史上的雅美族人幾乎都是裸體的,於是,相當於比基尼的“丁字帶”算是男人們的一種服裝了。喜慶的日子裏,婦女們常常排成一隊,跳一種甩發舞,自娛自樂。

    卑南族性格開放、喜好習武,鞦韆舞就充分表現出他們性格的一面:一位小夥子爬上鞦韆,並不是為了鍛鍊臂力,他是為了向少女錶達自己的愛。少女被高高拋起而不見她恐懼驚叫,這表示他們的愛情將會堅貞不渝。

    阿美族的歌舞熱情奔放,有如他們的性格。阿美族是這些民族當中人口最多的一族,他們還實行著母系社會制度,家族的演化,是以女性為中心的。

    賽夏人有一個特殊的祭奠儀式叫“矮靈祭”。它告訴人們這樣一個傳説:有一群身高只有三尺的矮人,常常來往于賽夏人部落中,教他們耕種、唱歌和舞蹈,但同時也經常騷擾賽夏族女性,使賽夏人在感激他們的同時又十分憎恨他們。一次,賽夏人便設計使矮人們掉下深淵而亡。一些倖免于難的矮人一邊逃跑一邊詛咒賽夏人,日後將遭天災人禍。為此,賽夏人兩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祭奠矮人的亡靈,向矮人們懺悔,以求得人壽年豐。

    鄒族現居住于日月潭附近,杵歌是其最為獨特的過年祭儀音樂,利用木杵的長短、輕重,在石頭上抑揚頓挫地敲擊出不同音階、不同節拍,以此作為合唱的旋律,聽起來非常美妙。

    跳鞦韆表演,則把人們的思緒從百年前的“高山”拉回“平地”。讓觀眾也領略那富於挑戰和刺激的土著歌舞。

    ……

    人文視野寓深意

    與原住民原始質樸的“村落”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離這些“村落”不遠,便是典雅華貴的歐洲宮廷花園、義大利式噴泉、羅馬式雕刻和巴洛克式建築,將遙遠的歐式建築搬來做鄰居,看似生硬彆扭,但兩相對照,原住民文化的與眾不同立即呼之欲出,人類發展的許多課題也躍上腦際,在現代化的今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如何共存共榮、共同發展,一個和諧的社會,多元和共融又是多麼重要。

    除了靜態的異國建築,還有動態的遊樂世界,“阿拉丁廣場”、“金礦山探險”、“未來世界”、“瑪雅探險”,太空山、音樂馬車、夏威夷巨浪、侏羅紀探險、海盜船、單軌電車、皇家火車、阿拉丁舞臺等,這裡提供刺激,製造歡笑,既是現代文明的表徵,又是世界文化的組合,既為傳承保存原住民歷史和文化提供經濟支撐,又讓人們感覺原趣與創造的不同、體會傳統與現代的各自價值。文化村雖以台灣原住民的歷史風情為主題,但透過這一主題,也輻射出其他的人文關懷:民族的發展,世界的多樣,以及每一種文化的價值和走向。

    《人民日報》 2001年11月22日


“立委”選舉號次抽籤 原住民兩“簽王”均女將
台灣原住民魯凱族樂當“山林遊牧民族”
台灣原住民藝術家獻藝北京支援申奧
原住民收藏家説排灣族部落有許多中國古官瓷
台灣撥2.7億元復建南投原住民家園
臺原住民控訴《台灣論》
花蓮成立原住民觀光發展協會
高雄重視保護髮展原住民文化
春節期間:台灣南投以原住民文化吸引遊客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