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燦坤,臺商在祖國大陸寫下的一部傳奇  

    以90萬美元起家,短短10多年間由一家默默無聞的小公司迅速崛起成為國際著名小家電廠商,去年營業額直逼3億美元!廈門燦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長歷程,無疑是臺商在祖國大陸寫下的一部傳奇。難怪,廈門燦坤與靠康師傅速食麵起家的頂新集團,共用“南燦坤,北頂新”的美譽。

    廈門燦坤目前擁有49條裝配生産線,10500多名員工。其主打産品煎烤器、電熨斗、咖啡壺行銷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去年産銷量分別達到1700萬台、1000萬台和300萬台,分居全球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五位。2002年,是燦坤在大陸發展的又一個關鍵年頭。1至5月,燦坤集團在大陸取得的業績約達1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了55%。

    最近幾個月來,總裁吳燦坤先生匆匆穿梭于漳州、上海兩地:在漳州,燦坤將斥資1.2億美元,新建一個2萬人的工廠,預計5年後年産值達7億美元;上海是燦坤的“中國市場總部”,去年在當地的營業額達6億元人民幣,今年還將有所突破。

    燦坤是最早到祖國大陸投資的台資企業之一,它的成功既是臺商個人努力打拼的一部傳奇,也是海峽兩岸經濟優勢互補的生動案例。

    與島內大部分製造業一樣,20世紀80年代,燦坤在台灣雖有一定的技術、資金、管理行銷經驗和“訂單”,但由於受到土地、勞動力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發展遭遇了“瓶頸”。窮則思變,吳燦坤先生在比較多個國家和地區之後,最終決定到同文同宗的大陸尋找“第二春”。1988年,廈門燦坤誕生了。

    吳燦坤承認,到資源豐富、市場廣闊、勞力充裕、工資低廉、地價便宜的大陸建立生産基地,是燦坤取得成功的一大關鍵。“一決定好進軍大陸市場後,便立刻全家遷來,以讓自已無後顧之憂、放手去做”,他説。

    成立之初,廈門燦坤工人僅數十名,營業額不過60萬美元,但第二年即躍至600多萬美元,之後一路攀升,到2001年達到2.7億美元,成長了400多倍。在廈門的成功,支援燦坤加快延伸國際化的觸角,1990年以來,美國燦坤、上海燦坤、燦坤瑞士設計中心、台灣燦坤3C連鎖店陸續成立。其中,台灣燦坤、美國燦坤先後在當地上市。

    1993年,廈門燦坤在深圳B股掛牌,成為祖國大陸首家外(臺)商獨資上市公司,這是燦坤在大陸發展的又一大關鍵。上市3個月後,燦坤“中國市場內銷總部”便在上海宣告成立,並迅速在全國29個大中城市設置營業點。2000年,廈門燦坤又增發5000股B股,到上海設廠,進一步增強了小家電的競爭優勢。

    如今,燦坤的經營方式由當初的OEM(貼牌生産)為主轉變為ODM(自行設計,貼牌生産)和OBM(自創品牌)並重,儘管仍以貼牌代工為主,但自創品牌“EUPA”的比重已超過20%。

    坐落于廈門湖裏工業區的燦坤廠房,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一律明黃色的墻體,不留一點雜色,廠名、告示等一律用黑色。負責接待的張小姐説,這是吳燦坤先生最喜歡的色彩,因為中國人就是黃皮膚、黑眼睛。依託中國創建自己的品牌,一直就是燦坤追求的目標。

    燦坤已先後在日本和台灣、上海等地設立了行銷事業部門,使自創的“EUPA”小家電成為亞洲小家電的領導品牌。在大陸,燦坤幾種“EUPA”小家電産品均獲普遍青睞,其中電熨斗佔據了33%左右的市場份額;在台灣,通過90余家燦坤3C連鎖店,EUPA品牌竄燒全島;甚至在被形容為“滴水不漏”的日本市場,燦坤也有了8個行銷點。

    “大陸巨大的市場潛力、眾多的優秀人才,都為華人品牌的崛起提供了良好機遇”,吳燦坤説。

    燦坤在廈門擁有200人規模的技術中心,去年推出了108個新産品,平均每兩個工作日就開發一個新産品。今年,廈門燦坤準備開發的新産品更多達173種。

    據悉,廈門燦坤今年的營業目標是3.3億美元,其中,在大陸的內銷比例將增長一倍,營業額增長2倍。到2003年,燦坤決心成為世界前五大的小家電專業製造商。憑著在大陸奮鬥多年的信心,吳燦坤堅信:燦坤的品牌價值有一天會超出任何人的想像。

    新華社 2002年7月08日


台資企業廈門燦坤公司拉開進駐漳州的序幕
廈門燦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年度報告
台灣燦坤集團將中國市場總部移師廈門
臺商燦坤前進金門設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