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齷齪的文學”表現透明感 記中國現代文學的奇才殘雪

    中國的作家殘雪(48歲)是一位代表現代文學的奇才。她得心應手地運用奔放的想像力,以不合常規的方式編織出一個幻想的世界,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評價。在她出席在北京召開的日中女作家研討會期間,記者採訪了她。

    殘雪在處女作《黃泥街》問世以來的大量小説中,將世界作為生長著的混沌瞬間來描繪,從而展現出廣闊的空間。那生命不止的節奏和讓人頭暈目眩的畫面被視為“像噩夢一樣的不可思議的世”。

    “她不像她自己以外的任何人”。被如此評價的作家,是一位身著休閒服裝、腳穿運動鞋生活的,平易近人、總是一臉微笑的人。她説:“創作要靠體力支撐”。所以她每天跑步四公里,做伏臥撐三百下。

    然而,一涉及到小説的話題,她馬上變得滿臉嚴肅,舌鋒銳利。“在我的小説中,排斥一般的觀念,語言被推翻、否定,通過否定産生出意想不到的表現力。”

    “排除一切外部干涉,否定束縛精神的肉體,解放存在於本源的生命力,由深層傳遞出聲音。”

    “否定”的矛頭也指向中國文學。“在中國,有‘天人合一’的傳統,認為人和自然之間的和諧是最高境界。因此,不相信獨立的精神力量和理性的力量。”

    殘雪的成長經歷給她的文學觀帶來過很大的影響。她四歲時,曾是報社社長的父親因黨內權力鬥爭而身陷囹圉。其中的二十多年,她的一家受到迫害,徘徊在饑餓線上。上小學時,她是“右派的女兒”而被白眼相看,除了上課時被點名而講話外,成天一言不發,就這樣熬到畢業。後來,她當銑工、裝配工,直到結婚。“閱讀西方文學是唯一的精神支柱。”

    大約三十歲左右,殘雪一邊和她的丈夫做裁縫,一邊開始創作。從那之後,她一面與各種各樣的束縛作鬥爭,一面一頭扎進高深莫測的人性深層,發表力作。

    精神高昂的創作是心靈的支柱,也是她真正的生活。她説到:“每天寫作兩小時,若不如此,便會陷入上癮症狀。”同時,她又説道:“創作時覺得噁心。”“寫作的時候,要排除世俗性的東西,也要排除讀者,從而創造出一個有透明感的世界。可是,在我體內有另一個聲音在低語説:‘排除了讀者的作品不能算文學。’要堅持排除的話,就會一個字也寫不出來。無可奈何,只好一邊深感噁心,一邊與現實妥協,用齷齪的文字表現具有透明感的世界。”

    近年來,與創作並駕齊驅,殘雪出版了卡夫卡及博爾赫斯的評論集,加深了對“靈魂文學”的思索。

     她斷言説:“我認為我的作品並不比他們(卡夫卡等)差。記者愕然。“因為我寫的東西是誰也寫不出的。我想,正如博爾赫斯成了西方的傳統一樣,我的文學也許會成為將來中國的傳統。”

    這位久經戰場的作家的確氣勢逼人。 ( 鵜飼哲夫 廖金球譯 讀賣新聞)

    中華讀書網 2002年1月18日

    


現代文學奇才:殘雪
殘雪:“荒誕”的先鋒
心靈的閱讀
殘雪的藝術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