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我評《傳世藏書》

鄧廣銘

    這幾年,幾乎同時出現了好幾套大部頭古籍叢書、文庫的編印規劃。據我所知,就有《中華大典》、《傳世藏書》、《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我不知道的,或者正在運作中或剛剛開始運作沒見諸報端的大部頭書也許還有不少。

    單就重新打標點整理中國古籍而言,《傳世藏書》的篇幅之大是前無古人的,裏面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沒有人標點過的。尤其是一批大書,《十三經注疏》、《説文解字》、《文獻通考》、《讀史方輿紀要》、《海國圖志》、《全唐文》、《明詞彙刊》、《六十種曲》、《列朝詩集》、《疆村叢書》……從哪可以組織到那麼多人,一下子把它們都標點出來?

    《傳世藏書》的實踐,卻使我不再擔心了。

    我是1995年上半年開始收到《傳世藏書》的《醫部》,後來又陸續從報刊上看到了一些專家學者對整理和點校某些書籍的經驗之談。在此過程中,首先使我非常滿意的是它表面上的兩點:一是品質之可稱上等;二是裝幀也特別漂亮。

    但是我們更重要的是要由表及裏,即更要看內在品質,要求內在品質更要過硬。根據已發表的多篇談校點整理經驗的文章,我對《傳世藏書》的校勘品質和編輯校對品質也很滿意。例如《資治通鑒》294卷,中華書局本是五十年代我們十來個人校勘整理的,儘管當時我們的工作做得十分認真,但免不了仍有一些錯誤,後來有些同志陸續在《中國語文》雜誌上挑出了許多毛病。《傳世藏書》本這次就吸收這類成果改正了不少毛病。這是很有益於我們整個學術界的好事情。

    他們在編輯體例上學習《四庫全書》的做法,對所收每種書都寫提要,這對編書的人的確很困難,而對讀書的人卻的確很方便。

    我所看到的《傳世藏書》整理者們自己寫的文章。大多説得比較實在可信。例如王文錦先生的文章説,他耗時九年主校定稿的繁體豎排本《通典》,1988年初版後,陸陸續續做了許多補校工作,這次收入《傳世藏書》時,根據自己多年的校勘積累,對《通典》進行了細緻的審訂校改,糾正了初版的許多錯字和誤點。從而使《傳世藏書》版《通典》成了目前最好的版本。

    鄧廣銘: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人民書城11月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