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 深化 跨越——2001年三大獎對話錄

     □劉碩良 ■張小影

      □2001年7月離開《出版廣角》到雲南創編《人與自然》,同圖書出版界的聯繫少了,但人緣難斷,書刊難分,年前看了第五屆國家圖書獎的評獎結果,仍不免勾起對多年從事的圖書出版的一往情深。歲末年初,就剛剛過去的2001年圖書出版三大獎話題,曾與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張小影同志做了一次電話聊天。所談內容主要涉及對我國圖書精品創作與出版工作一些規律性問題的探討。恰逢《中華讀書報》約稿,在徵得張小影同志同意後,特將聊天內容整理出來與大家交流,並就教于讀者。

    擁有獨立智慧財産權的精品越來越多

    ■兩年一屆的國家級圖書三大獎,2001年9月評出第八屆“五一工程一本好書”入選作品65種,11月評出第五屆國家圖書獎獲獎圖書130種,加上2000年年末公佈的第12屆中國圖書獎獲獎圖書149種,共評出獲獎圖書344種。相對於我國年出圖書十余萬種的總量來説,這個數字很小,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代表了我國數以千計的優秀圖書、精品圖書,而整個評選工作對引導閱讀、繁榮出版業産生的影響更是深刻、巨大的,因而越來越引起業界和社會各方面的重視。作為進入新世紀的新一屆評獎較之往屆有哪些發展、變化和提高?特別是對於精品生産來説有哪些重要啟示?

    □最大、最有價值也最為引人注意的進步是擁有獨立智慧財産權的精品越來越多。

    大家都知道,就出書總量來説,我國早就以年出書逾十萬種的數量規模跨入世界出版大國的行列了,但我國每年的可供書目數量較之那些出版強國仍有很大差距,也就是説我們出版的圖書能夠上架、能夠持續流通滿足市場需求的品種在出版總量中所佔的比重太小。儘管書出得很多,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卻不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致命性的缺陷就是原創的成分太少,擁有獨立智慧財産權的作品太少,大量充斥坊間的是那些東拼西湊、平庸淺薄、重復炒作、了無新意的品種,不僅造成嚴重浪費,無從實現充足有效供給,也談不上走向世界,與國際圖書市場進行較具規模的雙向交流。原因很簡單,無論國內國外,誰需要那些沒有新意、沒有創造、缺乏一定深度、不能超越已有成果,亦即無從實現交換價值的産品呢!

    近年來,我們一直強調要出精品,要使出版物實現思想性、學術性(藝術性)和可讀性的統一,做到在圖書市場上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其實,實現三性統一的過程,也必然是一個創新的過程。精神産品的創新,很重要的標誌是能否擁有獨立智慧財産權。可喜的是,經過市場的無情教訓,經過不斷的總結提高,曾經一度氾濫的低水準重復現象開始有了改變。表現在三大獎評獎中,創新的、有深度的具有傳播和保存價值的作品亦即擁有獨立智慧財産權的精品數量明顯有了增加,領域也明顯地有了擴展。

    比如,社會科學方面,一批遵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觀照面廣、論析科學、能突破和發展前人成果的史學專著如《中國通史導論》、《新中國經濟史》、《中國文學史》、《中國美術史》、《中國京劇史》、《中國思想史》、《中國少數民族革命史》、《中國教育制度通史》、《中國法制通史》、《華夏審美風尚史》等脫穎而出;有關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的研究著作,如《鄧小平理論與中共黨史學》、《社會主義歷史理論與現實》、《〈資本論〉與中國經濟理論熱點》、《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概論》、《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從民主新路到依法治國》等富有新意;圍繞學術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而撰寫的哲學、黨建、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領域的專門性著作,如《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説的新發展》、《就業與制度變遷》、《中國國有企業改革》、《中國西部現代化研究》、《超越市場與超越政府——論道德力量在經濟中的作用》、《村民自治理論與實踐》、《中華民族的形成與凝聚新論》等,都在理論層面或實踐研究與指導層面,做出了各自的建樹和貢獻。

    科學技術方面,在三大獎特別是國家圖書獎獲獎書目中,不僅著作數量可觀,而且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品品質也日益精進。科技類圖書,獲第五屆國家圖書獎7種、提名獎19種,除4種屬優秀普及類作品,其他都為有關領域的扛鼎之作,如《中國地質學》(擴編版)、《中華內科學》、《中國森林》、《中國水力發電工程》、《水下機器人》、《數字機械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自然地圖集》、《中國小麥遺傳資源》等。

    正確理解出版積累功能不僅重視整理前人成果同樣重視記錄當代

    ■三大獎的評選中對叢書、套書、文集、全集的要求十分嚴格,有的獎甚至不列入評選範圍,這是出於什麼考慮?是否與我們近年來對出版積累功能的反思有關?

    □的確,在過去的一個時期裏,我們對出版的積累功能的理解有些失之簡單,一談到積累就首先想到大書、套書、全集、文集,以為只有大家的全集或冠以“中國”、“世界”、“古今”的多卷本叢書、文庫才是最重要的積累,而恰恰忽略了完整、客觀、科學、準確地記錄當代同樣是重要的積累。而沒有了這樣的記錄,歷史就無法續寫,文化就會出現斷層。

    為了引導廣大研究者、創作者把目光更多地投向火熱的社會生活,更加關注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和解決,也為了進一步矯正出版領域存在的貪大求全、貪快圖功的浮躁情緒,“五個一工程一本好書”未將個人文集、全集列入評選範圍;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也針對不少叢書套書品質參差不齊和一些文集編輯含量很低的弊端和缺失,明確提出少評套書、叢書和個人文集,對這方面入選的圖書進行了嚴格的挑選。對重大事件的關注,對重大問題的研究,是記錄當代的題中應有之義。三大獎對這樣的研究成果給予了足夠重視。如《中華人民共和國50年圖集》、《中國共産黨80年簡史》、《共和國的脊梁——‘兩彈一星’功勳譜》、《十五規劃戰略研究》、《一戶人家的50年》等等。這樣做的目的,在於鼓勵創作界和出版社界把更多的精力用於記錄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從而為中華文明的延續積累更多的元素。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略那些歷經經驗的既有成果的保存、發掘和整理,恰恰相反,三大獎一向對這方面給予了足夠的關切。尤其是國家圖書獎向社會表彰了一批厚重的積澱性學術成果。如《李大釗全集》、《馬寅初全集》、《喬木文叢》、《錢學森手稿》、《顧毓王秀全集》、《八大山人全集》、《全元戲曲》、《十三經注疏》、《中華本草》、《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大中華文庫》等。這些文集、全集和重大叢書的獲獎,並不僅僅在於作者的名聲、地位或者書名的堂皇和廣大,而是因為恰好它們本身就是對一個時代一段歷史的記錄。透過這些全集文集,人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聆聽到當時的各種文化、思潮的撞擊。

    長篇小説和紀實文學繁榮與三大獎的激勵、倡導密不可分

    ■從2001年三大獎特別是“五個一工程獎”和中國圖書獎的獲獎書目,可以明顯地看到長篇小説和反映重大現實題材的紀實文學作品比往屆增多了。第八屆“五個一工程一本好書”入選的長篇小説有12部之多,紀實文學也多達7部,兩者相加佔全部入選作品的29.23%。這既反映了出版工作者和文藝工作者積極響應江總書記號召,唱響主旋律,大力抓長篇小説創作的勞動成果和深入生活,反映現實的可貴熱情,同時也生動地體現了三大獎的主辦初衷,可以説今之長篇小説和優秀紀實作品的走向繁榮與三大獎的激勵、倡導和推動是密不可分的。

    □文藝作品包括長篇小説和紀實作品確實是2001年三大獎中的亮麗色塊。以往多屆評獎中大家感到比較薄弱的長篇小説,自江總書記發出號召之後,經過幾年的努力,現在終於有了令人欣喜的起色,一部又一部較具思想價值和較強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眾多讀者的好評。特別令人欣喜的,一是老中青三代交相輝映;二是一些由優秀長篇小説引發的多媒體互動的熱烈景象,已成為今日社會文化生活豐富繁榮的一道絢麗景觀。

    2001年獲獎的長篇小説和紀實作品,既有與現實緊密相聯,有力呼應當前反腐敗鬥爭的《大雪無痕》、《大法官》,又有歌頌先人偉業、反映重大歷史題材的《日出東方》、《乾隆皇帝》、《李自成》、《林則徐》、《台灣風雲》,還有從多角度透視和記錄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家園筆記》、《汽車城》、《智慧風暴》,以及為新時代的英雄塑像的《共和國的脊梁——‘兩彈一星’功勳譜》、《走進帕米爾》、《我親愛的祖國》、《我在天堂等你》。這些風格各異的作品不僅主題重大、主旋律昂揚、主色調鮮明,而且展現出遵循藝術規律所煥發的多彩的藝術光芒,在心靈上給人以震撼和感染。它們力地昭示著進入新世紀的中國文藝事業必將有更廣泛更富生氣更具活力的發展。

    提高普及讀物品質關鍵在於發展壯大高水準的寫作隊伍

    ■就受眾面和通俗化形式來説,普及讀物在出版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抓好它的出版不僅為社會主義出版業的本質需要,同時也是出版業自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所在。從2001年三大獎中幾類普及性讀物的評選,你認為這項工作有待著力改進的地方在哪呢?

    □普及讀物實際上是出版的又一基本功能——傳播文化(指大文化的概念)的重要體現。先進的思想、文化、科學、知識,只有廣為傳播,為人民群眾所接受,才能産生巨大的能量,推動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正因為如此,“三大獎”都越來越重視普及讀物。入選“五個一工程一本好書”中的《鄧小平理論青少年讀本》、《為了理想——黨史文物背後的風雲歲月》;同時入選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和中國圖書獎的《中國讀本》,應當説都是向廣大群眾進行基本的通俗理論教育的成功代表作。理論讀物如何發揮自己的特長、化解自己的短處,從而更好收到對群眾進行啟迪的實效,無疑是需要我們理論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長期歷練的一個大課題、一門大學問。坦率地説在這方面我們成功的經驗和産品還不夠多,一個重要的原因也許和一些頗富理論聲望而又善於深入淺出進行通俗化寫作的專家還沒有更多投入普及工作有直接的關係。

    2001年三大獎中的少兒類圖書評選中,評委們並未一致推崇那些大型的套書、叢書,而是把榮譽給了幾本看上去不那麼顯眼的單本讀物,如《做人與做事——我和爸爸媽媽共同的話題》,這本小冊子先後獲得中國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和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又如《國情讀本》、《動物日記》和規模不大的叢書《生命狀態文學》等或以其內容新穎或以其文筆動人或以其形式別開生面而深得小讀者的青睞。這幾部作品的成功之處在於抓住了小讀者們普遍關注的話題,把兒提時代所特別需要的思想養份、知識元素和童心童趣融合得很好。可惜能夠象這樣一些了解孩子心理、貼近孩子生活、熟悉孩子語言的作者還是太少了。

    科普作品原本應是普及讀物中最有人氣的品種,但遺憾的是,近些年出版人的熱、出書數量的熱卻遲遲帶不起市場的熱賣和讀者的熱買,個中原由大約也同樣存在一個作者隊伍問題。科普讀物作者缺乏良好的科學素養不行,只懂科學知識卻沒有將科學知識化為使大眾愛看、能看的本領也不行。許多科普讀物包括某些得過獎的讀物之所以名不副實,行之不遠,癥結就在於枯燥乏味、晦澀難懂,結果連具有大專程度的讀者看起來也覺得吃力,如何能走到大眾讀者中去?有鋻於此,2001年三大獎特別入選了富於文學與寫作修養的兩院院士潘家錚的單本科普作品《偷腦的賊》和吳伯澤譯的美國科學家喬治伽莫夫著的暢銷書《物理世界奇遇記》,而這兩本書都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他們的目光和正確的科普理念,值得同行借鑒。還有《可持續發展知多少》和《漫畫金頭腦叢書》,這兩本書的共同之處是用動畫形式闡釋科學知識,通過流行閱讀元素的融入,使原來枯燥的原理、定律、概念變得生動起來。這種融匯不同敘述語言來普及科學知識的創意,同樣值得同行借鑒。

    綜觀三大類的普及讀物評獎,我們深感普及讀物出版工作之難為和普及讀物佳作之難得,而我們的使命又必須義不容辭地將普及放在特殊重要的位置,這就要求我們要下更多更細的功夫,盡可能多地發現和扶植更合適的作者來參與神聖的普及工作。

    注重兩個效益的統一 推動評獎與日常出版工作進入健康軌道

    ■三大獎的評獎過程,尤其是近幾屆的評獎過程中,主辦者們越來越強調獲獎作品必須謀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而不能盲目重復以往一些出版社出現過的不計經濟效益,為奪獎而奪獎的短期行為。從2001年的評獎情況來看,你覺得這一指導方針實際貫徹得怎樣?是不是還有那種無視經濟效益一味拿錢去“堆獎”的不正常現象存在?

    □2001年的三大獎的出版在全面體現社會效益第一、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佳結合的指導方針上保持了應有的堅定和清醒,所有參評圖書都要求如實填報印數和發行情況、市場效應、讀者反饋與專家意見。事實上所有受眾面較寬的獲獎圖書都不僅社會效益突出,並且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實現了兩個效益的有機統一。像獲獎長篇小説的印數普遍達到二萬冊以上,有的並已多次重印,登上了暢銷書排行榜;有些學術性專著,雖然首版虧損,但卻屬長銷書,具有再版價值,同時可以在整體上産生品牌效應。

    在堅持正確導向,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的前提下,注重經濟效益,努力謀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是出版界的一個老話題,也是每日每時都會遇到的新課題,能夠成熟地處理妥當了,也就達到了社會主義出版的理想境界。不僅面對評獎需要有這樣一種健康的心態,重要的是平日如何保持這樣一種心態去對待每一項出版實踐。

    學習先進 夯實基礎 增強實力 為出版業的發展實現新的跨越而努力

    ■通覽2001年三大獎的參評和獲獎隊伍,我們既看到了面的擴大,也看到了一些微妙的引人關注的變化。就獲獎面來説,“五個一工程獎”,入選好書最多的省市有兩本,如上海、北京、天津、河北、福建、廣西、雲南、甘肅、黑龍江、河南,以及人民文學出版社。國家圖書獎,獲獎多的省市如上海11個,河北8個,山東7.5個,湖南7個,遼寧6個;獲獎多的出版社,如河北教育出版社3個(榮譽獎、國家獎和提名獎各1個),黑龍江教育出版社4個(國家獎1個、提名獎3個),遼寧教育出版社3個,四川民族出版社3個,上海辭書、上海科技、河北人民、花山文藝、浙江人民、雲南人民、山東教育、山西教育、安徽教育、湖南教育等出版社各獲獎2個。在中直及署直出版社中,中華書局獲獎5個(榮譽獎1個、國家獎2個、提名獎2個),居全國出版社之冠;其他業績突出的還有商務印書館獲獎4個,人民文學出版社、軍事科學出版社和民族出版社各獲獎2個。

    人們在對這些奪獎先行的地區和單位投去欽羨目光的同時,不能不注意到一些往昔獲獎業績顯赫的地區和單位在這次評獎中風光不再,對比起似乎有點30年河東、30年河西的味道。對於這樣一種起伏跌宕的不平衡現象,你怎樣看?

    □首先我們得承認,事物發展總是不平衡的,對事物的評價也不能是單一的,而應當辯證地全面地去估量和分析。

    得獎與否是評估出版社工作的一個重要指標,但不是惟一的絕對的指標。我們要有奪大獎的雄心壯志和切實努力,也要有求而不得的平和心態和心理準備,畢竟中大獎是出版社長期積累的結果和綜合實力的反映,而能否獲獎則還要取決於獎額多少,以及其他客觀因素,不能簡單地説未得大獎就是失敗,或者未得大獎的圖書就不是精品,也不能簡單地以得獎多少來排比出版社工作的軒輊高下。這裡可能用得著老托爾斯泰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們對獲獎者應當抱著學習、追趕的進取態度,而對未獲獎者則應當理解、鼓勵和期待,並給予可能的幫助。

    我國已經正式加入WTO,出版業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贏得競爭的關鍵是出版單位深化改革,增強活力,壯大實力,從而提升中國出版業的整體競爭力。而體制的創新、觀念的創新、內容與形式的創新則是提升競爭力的前提與保證。

    《中華讀書報》2002年1月9日

    


弗蘭森獲美國家圖書獎
“一本好書”引領大眾閱讀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