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景鵬:毛澤東著作收藏家

    2001年12月26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同志誕辰108週年。有這麼一位老人,半世紀以來對毛澤東的著作情有獨鍾,現收藏有各種版本的“毛著”二千余冊,並有目前最早的中文版《毛澤東自傳》……

    今年72歲的奚景鵬,一生愛好收藏。12年前從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黨委組織部長任上退休後,更是全身心致力於此愛好。但他真正引起周圍人們的注意,卻是在今年五六月份,河南駐馬店、浙江永康、陜西西安等地相繼發現了1937年版本的《毛澤東自傳》之際,而各個收藏者均稱自己為“國內最早版本之一”。

    他有最早的中文版《毛澤東自傳》

    其實,在浙江永康和陜西西安發現的《毛澤東自傳》分別出版于1937年9月和11月,至於在河南駐馬店發現的版本卻並沒有註明出版日期和發行印數。而記者在奚景鵬家裏看到的《毛澤東自傳》,其出版日期上卻赫然印著:“1937年8月1日”,比上述版本早了整整一個月以上。

    奚景鵬搬出兩大本現在已很少見的那種硬皮夾子,一摞紙頁發黃的舊雜誌被主人精心裝訂在裏面。他介紹説,這是1937年2月1日,由上海復旦大學文摘社編輯出版的《文摘》月刊,16開,彩色封面,每期約二百頁左右,共出版了8期。他翻到1937年8月1日出版的第2期第2卷,在“人物種種”欄目裏,就是他引以為自豪的早期《毛澤東自傳》中文版。文中註明為特譯稿,由E•snow筆錄,吳光譯,題目旁印有Asia7月號,這表明《毛澤東自傳》是由上海“亞細亞”月刊上翻譯過來的。

    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美國進步記者埃德加斯諾是第一個到陜甘寧革命根據地採訪的西方新聞記者。1936年夏天,他和年輕的醫學博士馬海德一起,突破封鎖來到紅色中華的臨時首都保安,在陜甘寧邊區進行了長達四個多月的採訪,並把這些採訪記錄整理出來,後來在英美地區的一些報刊上發表,而以第一人稱形式發表的《毛澤東自傳》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篇。當時,國民黨把紅軍、共産黨描繪成墮落、愚昧無知的土匪,企圖迷惑人民大眾。尤其是國內外針對毛澤東個人有很多不實的傳聞,有的説毛澤東是“殘忍的匪首”,有的把他説成是“無知的農民”,還有的甚至傳説毛澤東已經“死去”了……鋻於此,斯諾以一個西方人特有的好奇心和一個記者的公正之心,對毛澤東進行了一些個人“歷史問題”的訪談,準備還世界一個真實的、立體的毛澤東個人形象。開始,毛澤東並不同意,但最終為斯諾的誠意所打動,並且認為這也是向外界宣傳共産黨和邊區形象的一個好時機,遂答應接受其訪談,但主要內容還是限于毛澤東個人身世及經歷情況。在此之前,周恩來、彭德懷、朱德、林彪、徐海東及左權等紅軍領導人也都接受了斯諾的採訪,加上對毛澤東的採訪,這些內容便構成了斯諾于1937年10月由英國戈蘭茨公司出版的《紅星照耀中國》(1938年中譯本時改名為《西行漫記》)中的一部分。

    奚景鵬説,最早刊登斯諾採訪毛澤東的英文雜誌便是上面提到的1937年7月的《ASIA》雜誌,而上海復旦大學的《文摘》則是按照錯後一個月的順序,翻譯了這本雜誌上有關毛澤東的內容。《文摘》月刊同時還刊載有“毛澤東夫人何其女士峻譯”一文。奚景鵬解釋説,譯者將賀子珍誤譯為“何其”,大概是由英文音譯而來,而譯者當時不知道賀子珍的中文姓名。

    該期《文摘》刊出毛澤東自傳約5600字,後因全面抗戰爆發,《文摘》從第二期開始更名為《文摘戰時旬刊》,並繼續刊載《毛澤東自傳》,至11月18日全文刊載完畢,先後7次連載共約25000字。隨文還登載了9幅照片,巧的是其中幾張照片與西安發現的《毛澤東自傳》中的完全一樣。而在西安發現的這個版本卻是在《文摘》連載完畢後兩天,即11月20日才再版的單行本,而且與《文摘》上的譯文一致,該單行本還特意説明是以連載譯文為底本加以校正,增加了4個小標題,並由潘漢年題寫封面、書名。2001年9月,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毛澤東自傳》,便是以此為藍本而重印的。

    應該説奚景鵬收藏的這套《毛澤東自傳》目前應當是最早版本的了。

    “紅石齋”裏的收藏人生

    奚景鵬原籍陜西蒲城,分別在寶雞和西安完成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學業。西安解放後,他收集的第一份毛澤東著作竟然是英文版的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上面還刊登有一幅毛澤東的正面半身照片。以後,奚景鵬又陸續買到了毛主席的《新民主主義論》和《論聯合政府》等著作。

    他真正大量收藏是在1956年7月調到北京進入鐵道部工作以後。由於單位鄰近北京東安市場,市場裏有很多公私合營的書店,有好多的舊書賣,他在這裡重點收集了許多各解放區出版的毛澤東著作選集。

    “文革”期間,各地出版了很多毛主席語錄、文選、詩詞解釋等印刷品。這一時期他共收藏有數百本各種類型的毛澤東著作。1990年,奚景鵬退出工作崗位後,有了更多的時間傾心於自己的愛好。那時,北京不少地方興起了專賣舊貨的跳蚤市場,奚景鵬可沒少光顧這些地方,並且從中發現了許多解放前出版的各種版本的毛澤東著作及其他書籍。此外,中國書店也是他常去的地方,那套刊有珍貴的中文《毛澤東自傳》的《文摘》月刊便是他在1996年從中國書店“淘”來的。

    收藏目的在於學習

    迄今為止,奚景鵬收集的毛澤東著作達2000多冊,其中新中國建立前出版的有639冊。經核查國家圖書館館藏革命歷史文獻簡目,在這639冊中有359冊未見列入;有282冊在中國人民大學匯集全國各大圖書館的相關目錄之後所編的《解放區根據地圖書目錄》中,亦未見列入。

    除了上面提到的《毛澤東自傳》,奚景鵬比較珍貴的收藏品還有偽裝封面本的毛澤東著作。何謂“偽裝封面本”?在戰爭年代的白區環境下,為了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文化圍剿、搜查,出版者在出版革命書籍時,常常用一些小説或古籍的封面作掩護,以躲過搜查,得以在群眾中流傳下來。這樣的毛澤東著作,奚景鵬共有6本。

    奚景鵬一輩子不抽煙、不喝酒,惟一的愛好就是買書、看書,幾十年來,奚景鵬為了收藏並沒有投入多少資金。在他的收藏生涯中,惟一可以稱得上花“大價錢”的一次,是1996年在中國書店買的8本《文摘》月刊,當時一共花了700元。從目前來看,正是這幾冊發黃的雜誌,因為最早刊有中文的《毛澤東自傳》而成為無價之寶。

    奚景鵬為何要收藏這麼多的毛澤東著作呢?他説,為了學習、為了對自己的工作有所幫助。在他看來,毛澤東著作對於提高自己的理論水準、工作能力和文化素養都是很有益處的。多年來,只要是毛澤東的著作,他都要看,從中汲取了很多的政治營養,並領悟其中的精髓。就是在退休以後,奚景鵬也始終保持著每天看幾十頁書的習慣,併為一些報刊撰寫讀書心得。2000年12月,他獲得了“北京市第二屆家庭讀書藏書狀元戶”的稱號。

    搶救式收藏50萬元也不賣

      問到幾十年的紅色收藏生涯中,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奚景鵬説,是毛主席的偉大人格、膽略膽識和才智才幹。因為,在他心目中毛主席始終是一位偉大的革命領袖。

    也許是受紅色文獻的長期熏陶,他説自己對革命聖地一直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退休這幾年總是要抽時間到各地走走,到一些革命紀念館和博物館看看。這些年來,他多次到過毛主席的故鄉湖南韶山,到過革命聖地延安,到過西柏坡、遵義等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地方。

    在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説”節目裏,主持人崔永元曾這樣問他:“你知不知道你的有些收藏品連國家圖書館都沒有?”他説:“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如果國家圖書館真的沒有,你捐不捐給他們?”奚景鵬思索片刻,回答到:“我現在還在繼續擴大收藏,等將來我會考慮的……”

    他解釋到:一是自己目前的主要目標是盡力豐富藏品,東西多了,才有能力向社會奉獻更多的有價值的藏品;另外,雖説自己的一些藏品在有關機構的藏書目錄中未見列入,但並不是説它們就一定是孤本,就是絕對有價值的東西……一切還需要時間的驗證。他也承認,過去並沒把自己的收藏看得多重,但是在搞過兩場專題展覽並産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之後,認識有所提高,並把自己的行為稱作“搶救式收藏”——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寶貴的革命精神財富流失掉吧?

    1993年毛主席誕辰100週年之際,在北京智化寺,奚景鵬舉辦了“建國前出版的毛澤東著作收藏展”,一位觀眾深有感觸地説:“我只知道建國初期出版的毛選,但從來未看見過建國前出版過這麼多的毛澤東著作……”5年後的1998年,毛主席誕辰105週年時,他在北京報國寺再次舉辦展覽,展出了400余本早期版本的毛澤東著作。毛主席女兒李訥的丈夫王景清、原北京軍區司令員傅崇碧、曾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張玉鳳等,均在留言簿上簽名留念。展覽會上,一位書商慕名而來,向奚景鵬提出要出15萬元買下這些展書,遭到他的斷然拒絕:“給我50萬元也不賣!”

    其實,在奚景鵬客廳裏,除了眾多的藏書及沈鵬先生題寫的“紅石齋”牌匾外,在正面墻上的一個條幅也令人過目不忘,那就是精心裝裱的毛主席手書的“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透過其中,也許不難理解他收藏的真正用心吧!

    《生活時報》 2001年12月30日

    


大連金石灘展出3萬餘枚毛主席像章
“毛澤東紀念館”網站開通
毛澤東嫡孫毛新宇:要把紅色家史寫下去
專家揭開《毛澤東自傳》最早版本之謎
書香裏的毛澤東
永康發現迄今為止最早版本的《毛澤東自傳》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