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網路“惡之花” 

楊澤文

     與那些揭示網際網路陰暗面的理論學術書籍相比,《網上陷阱》應該説是一本很特別的書,因為它敘述的是曾發生在作者自己身上的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13歲的美國少女在網上開始了美好的初戀,然後又成為第一個通過法律成功起訴的網路受害人……

    誰也不會否認,網際網路是人類現代文明的偉大成果之一。它的廣泛應用與日益普及正預示著地球村時代的真正到來,並由此大大加速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世界各國的政治和文化也將由現有的對抗與割裂的態勢慢慢走向對話乃至相容整合。從這一點來説,網際網路將給人類帶來的福音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在通向網際網路美好前景的路途中,我們看到的是鮮花與芒刺同在,陽光與陰影相隨,以至於充滿憂患意識的智者紛紛投身到網際網路絡前沿,頻頻地向著後來者發出呼籲:警惕網路綜合症、預防資訊霍亂、對付數字恐怖主義等等。然而正如我們現實生活中既需要交通法規條文的明示,也需要交通肇事受害者的現身説法一樣,我們在看到現代網際網路是一把雙刃劍時,也希望聆聽一些被“劍”割傷者的真情訴説。從這個角度説,美國少女凱瑟琳在17歲時所寫、並在全美引起充分關注的《網上陷阱》一書,很快成為跨國界的一本青少年及其父母的必讀之書,也是情理中的事了。

    應該説,《網上陷阱》的誕生是件很幸運的事,它給人們全面認識網際網路提供了一個特別的現實文本,從而讓人們知道,網路空間的虛擬性與網路終端的隱匿性,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網路社會中充滿了謊言與欺騙。看似真實與真情的地方,很有可能就是用鮮花覆蓋的陷阱。不明真相者或者説警惕性不高者往往成為被網路恐怖分子襲擊的目標。在通往網路世界無限風光的路途中,最艷麗的花叢很可能就是可怕的“惡之花”,不假思索地伸手採摘,是要傷及身心的。年輕的美國少女凱瑟琳出身於一個中産階級家庭,生活于康涅狄格州的全美最富有的新康納鎮。從她生活的自然環境和居住條件來説,都是最好的也是最安全的,同時她還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為學校的全A生,全國名列前茅的游泳小運動員、技藝精湛的小音樂家。然而,就在13歲那年的一個星期天早晨,她在姐姐的電腦上接觸了網際網路,並喜歡上了線上聊天室。從此,她開始在網上來來回回地發送和接收各種資訊,與世界上許多素不相識的上網者打招呼,深信在網路的另一端有一個人在等待著與自己相識、相知與相逢。很快她就遇見了與自己聊得很投緣的人,而且還是異性。此後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中,她日漸疏遠了同學與家人,把全部的心思投入到在網上

    結識的一個叫馬克的青年身上,並與其開始了熱烈的網戀,半年後發展到在德克薩斯州參加全國游泳比賽時偷偷約會,結果在賓館落入了一個戀童癖的變態老手中。幸虧朋友與母親的及時報警與救助,才倖免于更大的傷害。事件的直接後果是,隨著那個在網上叫馬克而在現實生活中叫弗蘭克的變態佬的被收審及最終判刑,凱瑟琳也置身在事件陰影下的泥沼中幾乎不能自拔:先是無奈地結束游泳生涯,接下來是另擇學校,然後是沒完沒了地接受心理治療,經過諸多努力才度過了生命中最艱難的一段暗淡時光。難能可貴的是,凱瑟琳並沒有從此厭惡網際網路,而是在後來的學習生活中仍然用網際網路進行交流和研究。她很清楚,網際網路本身沒有錯,是自己在使用網際網路時缺少自我保護意識。雖然網際網路還缺乏安全感,但我們若具有安全防範觀念,那我們就可以正視網路“惡之花”。這也正是凱瑟琳寫作《網上陷阱》的真正目的。為此,她在書中這樣動情地説道:“不談論這些問題才是真正的危險。”

    坦率地講,《網上陷阱》的寫作技巧還不是十分嫺熟,單一的時間順序結構容易導致文本的呆板。好在作者充滿了敘述機智,比如設置必要的懸念、及時轉移話題然後適時巧妙地再加以連結,從而避免了行文的平鋪直敘,增強了閱讀情趣,看似一個簡單的故事,讀起來也就扣人心弦了。可以説這是《網上陷阱》寫作的成功之處。

     《網上陷阱》 (美)凱瑟琳塔博克斯著 羅漢蔡曉明譯 上海三聯書店

    《光明日報》2001年8月30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