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人民藝術家”——老舍

    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召開的全國第一次文代會期間,周恩來滿含深情地説:“老朋友現在就差老舍了,請他快回來吧。”隨後,郭沫若、茅盾、周揚等聯名給老舍寫信,請他儘快回國。

    這時候老舍正在美國。抗戰勝利後,老舍和曹禺一道應邀赴美國講學,一年後曹禺回國,老舍繼續留在美國從事創作並同美國文化界作深層交流。收到郭沫若等人的信,他立即收拾行裝,啟程歸國。

    1949年年底,老舍回到久別的故鄉北京。到京的第二天,周恩來總理就作為“老朋友”親切地接見了他。不久,老舍被選為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員,隨後又被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歷任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文聯和全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務。黨和政府的信任和期望,使老舍受到很大激勵和鼓舞。

    而尤其使老舍感奮不已的,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新北京的日新月異的發展和變化。老舍自幼生長在北京,他熟悉北京的一草一木,這成為他觀察新北京的一個參照。他説:“在我的記憶中的是垃圾與污水,在我眼前的卻是樓宇和鮮花。我怎能不熱愛北京,今天的北京呢?”

    老捨得創作熱情非常高漲。他一年到頭不斷地寫作;只要是讀者喜歡,只要是對社會、對群眾有益,只要能表達他對“今天”的熱愛與歌頌,他就滿懷激情地去寫。其中,解放初期影響最大的是3幕話劇《龍須溝》。

    新中國成立後,老捨得大部分精力用在“寫劇本”上,他在創作上的主要成就也表現在這個方面。因為他覺得,劇本與長篇小説相比,字數比較少,可以寫得快,還可以通過演出收到更大的社會效果,最適合他表達“熱愛今天的感情”。老舍説,我的筆墨生活“同社會生活的步伐是一致的……我注視著社會,時刻想叫我的筆追上眼前的奔流”。因而他寫得快,寫得苦,從不間歇,到20世紀60年代初,連話劇帶戲曲總數已超過20部。今天看來,在這些作品中確實有應時應景之作,但也不乏《龍須溝》、《茶館》、《神拳》等優秀作品或者説傑作,至少,説《茶館》是50年代我國文壇標誌性或紀念碑式的作品,是不為過的。這使得老舍在解放後的十幾年裏,在創作上又完成了一次歷史性的跨越,又一次獲得創作上的豐收,成為享譽一時的“人民藝術家”。

    

    中國文化報 2001年7月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