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以文學反映分離造成的痛苦——訪台灣著名作家陳映真

    花白的頭髮染滿了滄桑,深邃的目光卻極具穿透力,渾厚低沉的聲音中蘊含著溫情。這是陳映真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陳映真的辦公室在台北潮州街一座小樓的5層,光線有些昏暗,傢具也似乎有些簡陋和破敗,但滿屋的書籍卻讓這樸素、沉鬱的房間泛出生機。這位以《將軍族》、《夜行貨車》、《山路》等作品蜚聲海峽兩岸的作家,推開書桌上的紙筆,接受了本社記者的採訪。

    “一個分離和對峙的民族是一個殘缺和悲傷的民族。作為一個作家,我對此十分敏感,一直從文學審美的角度反映這種分離造成的痛苦。”陳映真説,“我希望我們的民族能夠重新團結。”

    祖籍福建泉州的陳映真出生於台灣鶯歌,少年時便喜歡閱讀寫作,進入淡江文理學院後走上創作道路。出版的《陳映真全集》有15卷之巨,其中包括小説、散文、雜文和評論等。反映兩岸分離痛苦和台灣民眾艱辛以及對歷史作出深刻反省是陳映真創作的主軸。

    不同背景和經歷的“老兵”形象時常出現在陳映真的作品中,成為他審視兩岸分離悲劇的主體。善良、慈祥的大陸“老兵”在台灣大都生活困頓,剛毅性格中不時滲透出淡淡的鄉愁。“老兵”形象無疑打動了兩岸民眾的心,引起情感的共鳴。即使在其以台灣社會變遷為內容的作品中,“大陸情結”、“大陸故事”等也散落其間,反映了作家對於歷史的理性審視和對同胞無限的同情。

    陳映真坦言:“如果以作品反映台灣工業化過程中農民生活變遷來定義,我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鄉土作家’,我的作品主要是反映台灣小市鎮的工人、小知識分子的生活和心路歷程。”

    陳映真作品中正視苦難,謳歌抗爭並傾注關愛的風格應當説源於作家坎坷的生活磨難。陳映真以魯迅為師,對國家民族有著特殊的情感,儘管多次入獄,仍不改初衷。80年代台灣社會上出現歪曲台灣和大陸關係、歪曲台灣社會的思潮,他挺身而出,辦起“人間出版社”,專門出版台灣社會史、文學史方面的書籍以正視聽,受到學界好評。

    由於出版和研究佔用了相當大的精力,他有很長一段時間停止了文學創作。“從去年開始,我突然感覺到自己已年過六旬,我最喜歡的還是創作。於是我又拿起了筆。”陳映真説,“我計劃在從事出版業的同時每年寫二三篇小説。”他新近創作的《歸鄉》和《夜霧》已經在報紙副刊上連載。

    對於大陸近來的文學創作,陳映真表示“很感興趣”。他説:“大陸很大,作家很多。我身在此山常常不知花看哪朵。”他表示,近年來兩岸文學界交流不斷增加,他擬請大陸學者編一部簡要的《中國大陸文學選集》,重點介紹大陸現當代文學和代表性作家。

    近年來陳映真經常為出版和創作的事情往來于兩岸間,他的大量作品被大陸出版社出版,贏得了廣大讀者的讚譽,其中小説集《將軍族》被評為“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

    

    新華社 2001年6月0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