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新青春派”寫作:逃離與釋放

徐魯

    “新青春派”寫作,雖然不是從《三重門》的作者韓寒開始,但韓寒和他的書確實把這股潮流推向了一個頂峰。比韓寒稍早一點的,已有鬱秀的《花季雨季》、肖鐵的《轉校生》、朱佤佤的《發芽的心情》、許言的《黑白誘惑》、陳朗的《靈魂出竅》等等中學生自己的“自畫青春”作品;而在韓寒之後,又出現了黃思路的《第四節是物理課》和《十六歲到美國》、冬陽的《雪球滾太陽》、張東旭的《我不騙你,我是天使》、林瀟瀟的《“高四”學生》、顏暢的《走進北大》以及鬱秀的新作《太陽鳥》等。

    這些作品的作者大都是十六七歲,像冬陽還只有13歲,最大的也只是20歲才出頭。然而他們的作品無論是題材內容還是語言形式,都透著極其鮮明的青春朝氣,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他們的寫作不單單使當下的文學變得如此年輕,他們的書在市場上也都創下了不俗的銷售業績,有的甚至連續居於書店銷售排行榜之首。這種“小鬼當家”的現象,構成了目前圖書出版和銷售市場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目前看來,不僅作者隊伍還在繼續擴大,不少出版社也爭先恐後、推波助瀾,致使“小鬼當家”的現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業內人士甚至慨嘆:文學寫作與出版正在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小男生小女生大比拼的時代”。

    細看“新青春派”寫作的作者構成,大致有這樣幾類:一是像韓寒、張東旭這樣有些“另類”特點的“偏才少年”,為了文學寫作,他們放棄了所有其他的學業,“我拿寫作賭明天”是他們心中的信念。其中多有“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陣亡者”,韓寒是少數幸運的成功者之一;二是像鬱秀、黃思路、顏暢這樣的小留學生,他們是同齡人中的幸運兒,受過完整的學業教育,在自身素質得以全面發展的同時又擁有出眾的文學才華,而身處異國他鄉的所見所聞和切身體驗,正好使他們的文學才華有了用武之地。加上國內出版界對留學生題材的看好、讀者們對留學生生活的關注與好奇,遂使小留學生們的寫作成為書市新寵;三是一批文字天賦相當突出的文學少年,他們的文學訓練開始較早,在繼續完成全面的學業教育和知識儲備的同時,且讓自己的文學才華之花早早綻放,這也沒有什麼不好。而且正應了張愛玲年輕時的一個説法:出名要趁早噢!——我相信,他們早早地浮出水面,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出名要趁早”,其中也有個普遍的前提,那就是:高速運轉的資訊時代也把這一代少年人的“變聲期”和“創造期”整個地提前了。

    公正地説,“新青春派”寫作確實給我們送來了不少青春逼人、朝氣沖天和感覺全新的佳作。少年才俊們那無所顧忌、自由靈動、敢於反叛和超越的創作姿態和文學精神,使我們對明天的文學有了期待的理由和信心。黃思路説:“與其朝花夕拾,不如帶露折花。”似乎不僅説出了“新青春派”作者們的心聲,而且也是對我們的文學過於“老齡化”的一種發言。我甚至覺得,“新青春派”寫作的勢如潮涌,還是當下一部分中學生深感高考升學的壓力和規範教育的束縛,而選擇的一種“擺脫”與“逃亡”的結果。他們逃避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競爭,而獨自撐起文學的孤筏,向著個人理想的彼岸劃去。在飄蕩的過程中,他們是自由和無畏的,才情和個性都得到了盡情的釋放。因為他們暫時擺脫了一種精神流水線的規定和一些特殊的語言秩序。他們的寫作也並非有著什麼遠大和崇高的目標。他們甚至也不會都將寫作視為自己的惟一追求,寫作可能只是他們臨時採取的逃離現有規範、展示自我價值、張揚個人才情的一種手段。

    如此看來,對圖書市場上的“小鬼當家”現象,實在是用不著大驚小怪的。已經進入行銷時代的圖書出版和市場,以及日漸成熟的讀者群體,自會適時調節這類作品在整個圖書市場上的比例。誰擁有讀者,誰就有可能生存下去。正如誰升起,誰就可能是太陽。至於寫書人年齡的大小,也許並不是最關鍵的因素。只是,應該友好地提醒“新青春派”作者們的是,前面的路還很長,真正的文學寫作也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慢些走,走好些!——還有,走了一程之後,也不妨等一下,以便讓更多的人記住你。

    

    中華讀書報 2001年5月3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