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給孩子一點存放心靈的空間

    復旦大學著名學者陳思和教授擔綱主編了大型青少年叢書——《火鳳凰青少年文庫》(海南出版社出版),被評論界稱為是“有使命感的學者在青少年讀物方面的努力結晶”。

    不久前,筆者聽陳教授談他對青少年讀書的看法。

    中學生的文學感受力在下降

    一位學生説,他知道魯迅整天拿著劍在馬路上殺狗,然後把狗肉帶回去下酒吃……

    問:《火鳳凰青少年文庫》全部面世有一年多了。您如何評價它的市場反應?

    陳思和:全套書共90冊,現在已經銷售1萬多套,發行總量已經達到90萬冊,但它的市場佔有量與我國青少年群體的總量比較,顯然遠遠沒有感到滿足的理由,更何況不可能只有這套書才是青少年最該看的。我倒是覺得,目前青少年課外閱讀的現狀令人擔憂。作為一個在大學課堂裏講授文學史的教師,我越來越明顯地感到中學生的文學感受力在下降,知識面越來越狹窄。過去我在課堂上分析某個較有影響的作品,學生必有反響,甚至下課會圍上來進一步討論。可是現在一路講下去,激不起星點浪花,如入無人之陣。後來才知道,學生大多沒有讀過這些作品——雖然這些作品都是名著,卻連考中文系的學生都沒有聽説過。我認為,文學知識的缺乏會造成人們對人生與社會經驗的缺乏,這對將來要從事人文學科工作的學生來説不是小問題。

    問:由此您萌發了為青少年編一套叢書的想法?

    陳思和:是的。在教學中、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和人都推著我去做這種事。有一次課堂上提問,請學生談談對魯迅的看法,有一位學習成績很不錯的學生回答説,他知道魯迅整天拿著劍在馬路上殺狗,然後把狗肉帶回去下酒吃。他問我:魯迅為什麼這麼愛吃狗肉?我當場語塞。過後才想起來,那是林語堂的一篇談魯迅的散文裏説過的意思。但誰都知道林語堂是用一種幽默的手法在談魯迅。魯迅有關於“痛打落水狗”的著名論斷。一個文科學生讀文章卻讀不出文體的幽默還是正經,分辨不清生活中的常識與可能,那是有點危險了。這位學生是不錯的,他畢竟讀過林語堂的散文,而且這篇散文也一定是在課外讀的。但是,他還讀得太少,又缺乏正確的輔導。上海著名的中學語文教師于漪的一句話對我有極大啟發,她説:把文學作品僅僅當做語文教材是不夠的,中學生的想像力是靠文學藝術激發出來的。正是于漪老師的話,直接啟發我著手編了這套文庫。

    問:文學作品的閱讀對文科大學生而言當然是土壤與秀枝,但對一般青少年究竟意味著什麼?

    陳思和:現在強調素質教育,素質當然包括許多方面,比如高科技、自然環保、世界大事等等。不過我以為對成長中的青少年來説,最重要的素質必須包括文學。讀文學作品,不僅是為了弄懂詞語的含義和文法的規律,更要緊的是青少年通過閱讀文學,獲得一種少男少女對善與美的精神感受,通過對語言藝術的美感的把握和領悟,培養出對人類幾千年來代代相傳的美好心靈的呼喚,靠感情對感情的激發,靠智慧對智慧的啟迪,決不是簡單的幾句概念、幾條定義所能傳授的。青少年如果沒有在文學世界裏盡情地暢遊,其心靈是會乾枯的,長大以後不管從事什麼職業都難以彌補這個缺憾。而且我認為,文學是指引人們進入自己內心世界的最初嚮導。如果一個人生活很優越,知識也很豐富,但對自己的心靈世界一無所知,這個人不能算是一個高尚的、健全的、豐富的、堅強的人,也不可能成為一個有魅力的人。

    有的書須有人生體驗後再去讀

    《三國演義》最初是被排除在中國古典名著選擇範圍之外的……

    問:在這套叢書的“古典名著漫遊”中,沒有列入《三國演義》,而在“文學世界遊”中,卻將它排列在歐美文學中,這是為什麼?

    陳思和: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再加上這套書中必須加入的歷史、科技等內容,要想選擇到完美境界很難,同時根據我自己的閱讀和理解經驗,有些書是好書,但不應過早地讓青少年接觸,必須到他們有相當的積累和人生體驗後再去讀。《三國演義》最初是被排除在中國古典名著選擇範圍之外的,因為我感到它其中的許多人物在人際關係中處理上太過於有心計,這對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可能會有影響。後來,很多同志都對此提出了異議,因此在第十輯中又補上了。這又啟發了我的思考,我們無法回避邪惡。人類的書有兩種,一是描寫真善美的,另一種講的就是假惡醜。理想的做法或許是儘量讓孩子們接觸真善美,給他們以熏陶,但後果可能是使孩子們遇到假惡丑時,變得很無知、天真、軟弱。所以,閱讀中我們要對孩子加以正確引導,堅持以歌頌人類真善美的作品作主導。

    讓青少年把讀物當做“好朋友”

    與讀物一起去旅遊,去冒險,去豐富自己的心靈,也一起哈哈大笑。

    問:一套“火鳳凰”90冊!你對它的容量是怎麼考慮的?

    陳思和:現在的孩子在課堂學習之外,往往還有家教、業餘學校等繁重的任務,他們失去了幻想的時間,看閒書的時間,甚至也沒有發泄他們特有的苦惱的機會與時間。其實,從全面成長的角度,無論如何應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讓他們有時間、有條件面對自己的心靈世界,來逐步地認識它和豐富它。我呼籲,提供一個小小的空間,讓孩子存放自己的感情和心靈。國外的家庭常備讀物中,總有一些好的文學作品,尤其是少年讀的小説,可供家庭裏的一代代成員讀下去。我編“火鳳凰”時就有這種想法。孩子不必在某一時間裏一下全部讀完,他盡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讀,但這些書應該放在他的生活空間裏,一眼就能看到,伸手就能翻閱。一次看十幾分鐘,幾分鐘也行。

    另外我感覺,我們向來重視兒童讀物,卻不重視少年讀物,即便是這類作品,也多半成了中學生題材。友人以為凡給中學生讀的作品,最好是反映他們現實生活的故事,這是一種實用主義的觀點。中學生整天被關在校園裏,看到的已經是四角天空,為什麼還要在讀物裏讀自己身邊的故事呢?中學生正處於心理、生理和思想成長的旺盛期,也是關鍵期,他們求知的興趣很多,好奇心也很大。中學生讀物應該把他們帶出校園,引向更加廣闊的、神秘的、豐富的世界。我們不要老把學生單純看做是教育的對象,而應該讓青少年學會讀書,養成讀書的習慣,讓他們把讀物當做“好朋友”,與讀物一起去旅遊,去冒險,去豐富自己的心靈,也一起哈哈大笑。

    《北京晨報》2001年5月2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