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野馬”的徐志摩散文

      徐志摩把自己的筆比成“最不受羈絆的一匹野馬”,他的散文也就有了“跑野馬”的風格,思維、想像也如野馬般在詩樣語言描述、詩樣情緒構思中自由馳騁,無拘無束,抒發思想感情、讚美自然靈性。法國偉大作家羅曼羅蘭説:“藝術的偉大意義的本質在於它能顯示靈魂的真正感情、內心生活的奧秘以及熱情的世界。”散文正是志摩最好的表達性靈激情的藝術。散文如果失去了詩的純美和音樂的旋律,就會沉悶而無生氣。而志摩散文的內在本質正是詩,是抒情的奔放,是哲理的冥想,是歡樂的孕育,是悲愴的成長。

    志摩的好友溫源寧評價“他的散文遠勝過他的詩。因為他的散文比他的詩更能顯出作者的性格。讀他的散文我們宛然如見他整個性格的光輝,他的聲音容貌,似一一呈現眼前——他的活潑,靈動,嘮叨,興奮,及其談鋒之自在如意——這些都在他的散文裏見到了。他的詩卻反似與他的性格相隔一層,他的詩是他的作品産物,他的散文卻似他自身。”

    志摩一生出過三本散文集:《落葉》、《自剖》、《巴黎的鱗爪》和單篇散文《秋》,內容上大體可分為五類。

    時政評論性的散文,有《這回連面子都不顧了》、《青年運動》、《政治生活與王家三阿嫂》、《守舊與“玩舊”》、《列寧忌日——談革命》等。很明顯,志摩最不擅寫這類文章,先不説他的政治見解是否謬誤,是否有違歷史發展,就他本人的天性來定,骨子裏是個詩人,而絕非政治家的料。他無論何時何地,何文何處,都是太多太熱的情壓過事,壓過理。他無法不使自己的筆給任何的事,任何的理,塗抹上一層或濃或淡的抒情色彩。

    自剖性的散文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志摩複雜的人生態度和思想感情,毫無遮掩地敞開了心靈的窗扉。《自剖》、《再剖》、《求醫》寫得較為沉悶,像是在不動聲色地剖露心靈的苦悶和精神的痛苦,卻也在其中蘊含著一股力量,抒寫自己愛和平、講人道的天性,對軍閥的殘暴表示義憤,對帝國主義的行為表示憤怒,對政府的無能表示失望,對黑暗的現實表示不滿,流露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人道主義思想。《想飛》和《迎上前去》表達了他在現實面前不服輸,要昂揚向上的生活態度,他絕不容忍性靈的頹唐,認為那是最不可救藥的墮落。

    《話》實則是志摩的一篇宣言:生活是藝術,天賦靈性裏有我們的生命覺悟和心靈自由,只有在萬物的本質和自然的理則中,真誠尋求、創造,耐心體驗、感悟,才能了解生活的趣味、價值和神聖,獲得真純的思想和理想的人格。《海灘上種花》則在詩情哲理之中讚美了一種精神:童真和單純。他號召青年要保持一個單純的信仰和爛漫的天真,這樣就會有精力、勇敢和靈感,在人道的海灘上種花,“花也許消滅,但這種花的精神是不爛的”。

    志摩有一組總題為“哀思”的悼念親友的散文,極有特色,如《我的祖母之死》、《悼沈叔薇》、《我的彼得》、《吊劉叔和》、《傷雙栝老人》等。這一組文字,樸實無華,筆調舒緩,任感情的哀思由筆底自然流出,如泣如訴,委婉動人,瀰漫著一種哀傷悲慼的氣氛,使人在至情至愛的哀怨感傷之中,領略一種沉鬱的詩意美。

    志摩的心中聳立著一座“英雄的高山”,他有不少散文描寫了他所崇拜的英雄和他們的創作,如《拜倫》、《泰山日出》、《泰戈爾來華》、《濟慈的夜鶯歌》、《丹農雪烏的小説》等。這類散文有的以樸素的寫實手法見長,凝重樸實,形象生動,如《謁見哈代的一個下午》。有的則以濃麗的浪漫手法稱妙,辭採飛揚,細膩動人,如《曼殊斐兒》,寫神了這位女小説家仙姿靈態,給人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

    吟咏自然,寫景抒情的散文,最能體現志摩飄逸的性情,辭藻華美流暢,色彩濃麗繁複,感情真摯強烈,想像豐富瑰麗,富於詩歌的韻律美,繪畫的色彩美;至於節奏,則是跌宕起伏,汪洋恣肆,隨興之所至,情之所引,亦真亦幻,具有一種永恒的魅力。志摩的筆一經接觸自然,便倣若叢林中的雛鹿,活潑靈活,灑脫自如,充滿了奔放蓬勃的朝氣,心靈毫無保留地與自然契合。《雨後虹》、《翡冷翠山居閒話》、《天目山中筆記》、《北戴河海濱的幻想》、《印度洋上的秋思》等,分明是一首首優美舒暢、崇高寧謐的散文詩,是一曲曲淳樸熱情、純凈超然的田園交響樂,洋溢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美好動人的感情。他分明就是自然的崇拜者,他是雲之子,月之子,星之子,風之子,自然是他性靈的泉源和歸巢。

    志摩散文的最大特色是有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感情色彩,他寫散文多用第一人稱,這樣更便於直接和強烈地抒發感情。他從不忘、其實是情不自禁地在散文裏袒露自己的靈魂、個性和思想。他的散文長于抒發感情,而拙于描寫社會生活。他最擅長把現實人生的思考以詩的語言、詩的情緒編織在幽媚艷麗的自然背景上,這樣就能在遠處的人間,享受無限的平安與快樂,求得靈魂的慰安。(傅光明)

     《中國書報刊博覽》2002年10月17日

    

    


陸小曼與《志摩全集》
傳呼快馬迎《新月》
徐志摩:布爾喬亞的第一次事故
徐志摩與陳獨秀的初次會面
難處求新求變——讀韓石山著的《徐志摩傳》
徐志摩的一場官司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