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構建人類新倫理:尊重植物之美

楊澤文

    我們開始知道,植物之美,是一種個性之美,是一種充滿競爭與進化之美,是一種自然之美,而自然是不可隨意“改良”的,其存在性與合理性毋庸置疑。遺憾的是依賴於植物而生存的人類卻在現代文明的緣由下,愈來愈犯著常識性的錯誤。我們除了在家裏養幾盆花草之外,很少去關心植物世界;我們很少想到植物世界是生命世界,常常忘記我們是依賴植物而生存的;我們從來沒有把保護植物提到熱愛生命的高度;我們甚至到今天都缺少普遍意義上的共識,即正是由於人類憑藉現代文明所帶來的妄自尊大,才導致了今天人類與植物之間面臨的悲劇式局面:植物作為地球的最早征服者和統治者,在與人類相伴了幾十萬年之後,卻不斷地被野蠻、缺乏知性、貪得無厭的人類所剔害,在地球上一片片地消失,逐漸淪為生命中的弱者。

    《植物之美》一書是一個法國學者分別與三位知名生物學家以圍爐式的交談形式完成的科普美文。他們先後對野生植物、耕種植物以及沙漠植物的歷史、現狀和前景進行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由此我們看到了植物之美,同時也開始為植物的命運擔憂。

    雖然從20世紀開始,環境意識與動物保護的觀念已逐漸顯現於人類的文明智慧中,但一個世紀之後的今天,我們依舊不可否認這樣一個現實:人在許多方面仍然是一個破壞地球的靈長類動物。在這種情形之下,野生動物還是不斷減少乃至滅絕,植物種類更是每年都在消失,永遠地消失。而另一種披著文明外衣的人類行為也不容忽視。人類發展到今天,已經有意無意地破壞了地球上植物原有的自然分佈狀況。許多植物通過任意篩選種植和改良之後,甚至已經與原生種類毫無相似之處。在耕種植物方面,表現得尤其明顯:為了片面增加産量而不斷選種和改良品種,致使多樣化品種逐漸被單一品種所替代,或者説許多老品種被單一的新品種所替代。同時,我們還自作聰明地正在對耕種植物進行冒險的基因實驗,可今天任何人都不可能評估出它的長期後果。人們移動了生態效應鏈,而這一點是人們所不熟悉的,也是不能很好控制的,自然有必要格外小心。這也是三位生物學家在談話中所一再明示的。説白了,就憑人類目前所具有的知識與智慧,還遠遠無法窮盡植物界的奧秘。畢竟植物已在地球上繁衍了上億年,而人類對植物的系統研究則僅僅只有300多年。

    “植物的演變將取決於人類的行為。”也就是説,“人類的良知和科技武器,將完全決定植物的命運”。而面對“自然的法則正在被市場的法則所取代”的現狀,人類有必要將倫理觀擴展到植物世界。“進入新世紀的人們,應該把尊重植物生命、尊重自然,視為人類新倫理的基礎”,三位植物學家同時告誡説,“如果人們將20世紀的趨勢延伸下去,最終將進入死衚同”。很顯然,人類將別無選擇地走向一個會引起物種數量急劇下降的動蕩時期,因此人類必須儘快覺醒,並且在普遍意義上明白:“植物的生存和人類的生存是一個事物,而且是唯一的事物——生命的兩個方面”。我們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憑藉尊重植物生命的新倫理,來最終實現“人類和植物應當同存共榮的新型生活方式”。

    《植物之美》(法)佩爾特、馬祖瓦耶、莫諾、吉拉爾東著 陳志萱譯 時事出版社

    光明日報2001年2月1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