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注水的“紀實”——換一個角度看《流浪金三角》

蔡家園

    紀實文學向“虛構”的大幅度偏移,似乎已經成為當前此類製作的通病紀實文學的行動感和真實感,在某種程度上比虛構文學更能滿足人們閱讀中潛在的“窺視慾望”,從而越來越成為圖書市場的寵兒。鄧賢的紀實文學《流浪金三角》,展示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揭示了一群另類的生存狀態和心靈世界。這本書的暢銷是必然的。同時,它也存在著致命的缺陷。

    首先,寫作立場的暖昧和價值判斷的遊移,不但影響了對事實真相的呈現,而且遮蔽了可能達到的精神高度。

    金三角的形成有著複雜的歷史、政治、經濟原因,如何對生活在這裡的特殊群體做出價值判斷,是寫作本書首先要解決的難題。這群中國人流浪在異國他鄉,面臨著絕望的生存環境,忍受著如磐的精神壓力;他們欺壓當地百姓,製造武裝動亂,種植鴉片。他們是可憐的棄兒,更是邪惡的魔鬼。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同情,憐憫,還是感嘆,憤怒?作者的內心充滿了矛盾。作者決定選取人類視角,試圖高瞻遠矚:“人類需要的是同情與關愛……我願用我的筆讓外部世界了解金三角,了解那裏的歷史和現狀,從而幫助那裏的人民走向新的生活”。”可是,作者在實際寫作中並沒有完全遵循自己的原則。複雜的情感狀態,使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在文中表達出充滿激情的議論和判斷。而這種議論又充滿了道德與情感、理性與非理性的矛盾,顯得遊移不定。比如,作者在描寫戰爭場面時(譬如對槍聲的描寫),就充滿了亢奮的激情和發泄的快感,很難看見人道與正義的光輝。

    其次,這本書裏不時閃現出“虛構性”。作者孤身在金三角闖蕩三個月,採訪了數百人,但作家在處理這些素材的時候似乎遵循的是小説創作法則。無論是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還是波詭雲譎的內部爭鬥,都頗得驚險槍戰片或打鬥片的神韻,讀來十分過癮。但掩卷一想,作者並不是當事人,何以有這種親臨其境的描寫,又何以知道那些已經死亡的人的心理狀態。這樣的閱讀感受無疑宣告了本書在寫作上的失敗。

    紀實文學向“虛構”的大幅度偏移,似乎已經成為當前此類製作的通病。鄧賢的缺陷其實表明瞭中國相當多作家共同的缺陷。(《流浪金三角》,鄧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長江日報》2000年12月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