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我愛比爾:兩個王安憶

王俊

    我在午夜兩點的靜謐中讀完了王安憶《我愛比爾》的正文部分。剩下的小半本是一篇叫做《白茅嶺紀事》的東西,我開始以為是為了湊足書的篇幅搭配的另外一篇憶苦思甜性質的小説,心裏想不讀它了,但是睡不著,又起來點亮燈,一頁一頁地把這篇《白茅嶺紀事》讀完,才發現它原來是《我愛比爾》的採訪手記。讓我難以預料的是,看完這篇記錄在白茅嶺女子勞改農場採訪經過的附記,涌上心頭的卻是一陣陣不舒服,完全衝散了一個小時前讀完小説正文時的那種美妙感覺。小説《我愛比爾》中,我讀到的是冷靜、優美、不動聲色的記述,是一种女作家特有的敏感、細緻和由衷的同情心。而到了《白茅嶺紀事》,展現在我閱讀視野中的卻是偏狹、武斷、不由分説的主觀臆斷,和自以為是的道德評價。我這就有些困惑了,怎麼會發生如此大的錯裂呢?

    《我愛比爾》不足10萬字的篇幅,從頭至尾都流動著一種樸素、輕靈然而卻非常誘人的氣氛。小説不過是在講述一個畫畫的女孩“阿三”奇麗而婉轉的性愛經歷及其悲劇性結局,“與外國人的性愛”作為一種特殊的情結貫穿了這個女孩飄忽的青春。王安憶的文字是最為吸引人的,那麼淡然、輕盈地敘述著自自然然發生的故事情節,同時用那麼自在、輕微的筆觸揭示了阿三的微妙心理,這種心理又無時無刻不和周圍的環境、周圍的人發生著細緻的互動,而一切互動的發生都沒有逃過王安憶的筆下。

    小説最抓讀者的地方仍然在描寫愛情(或者準確地説是愛欲)的章節。阿三與比爾、馬丁以及那個比利時人還有名叫艾可的冒失青年,這些愛情描寫中絕對沒有火辣辣的激情段落,有的只是細波細浪的、在平靜中伏動的耐心敘述。王安憶對性愛的描寫是我讀過的最美的性愛描寫之一,她筆下的性愛是輕輕地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來的,沒有高出日常生活和日常情感的特殊性。

    在連續失去比爾、馬丁後,阿三浸染在一種“大堂情結”當中,她的肉身夢遊在各個酒店的大堂中。阿三剛開始曾經非常得意于自己的房子,因為裏面有自己的愛情、有真正表達自我的畫,但搬到浦東的新房後,愛情飛走了,畫變質了,那所房子也就灰暗得不能讓阿三忍受。這時候,酒店大堂成為失意的阿三尋找 “比爾式安慰”的最理想去處。阿三一直都認為自己與那些同樣在大堂進行肉體交易的流鶯不同,因為自己是為著一種幻夢和情感來的,她能“很爽快地接過那張紙幣”,自然有她自己的心理基礎,甭管這種心理基礎是虛的還是實的,在阿三頭腦中,它就是實的。

    王安憶的行文除了淡然的旁觀者態度和口吻的情節敘述之外,更打動人的是她每每會在非常合適的地方加上作者的點滴評論,這種評論又顯得那樣無影無形,它與故事敘述融合在一起,正常的閱讀中不容易覺察。對於這樣多少有些邊緣性質的主人公和發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事情,能夠成功地避免從道德評判的角度來對主人公的行為和心理指手畫腳,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小説裏有評論,但這種評論尊重事實,尊重主人公的心理髮展邏輯。這體現了對虛擬情節和人物的一種難得的尊重,這真是一種文明的寫作態度。

    小説裏沒有表現出的道德評價,到了《白茅嶺紀事》卻表現得一露無遺。原來阿三這個形像是王安憶綜合了不同勞改女犯的故事概貌和細節産生出來的。在《白茅嶺紀事》的記述中,王安憶對很多女犯的“罪惡”過去、她們現在的虛榮、自欺欺人的心理和同性戀現象等表現出了明顯的厭惡,經常會在採訪時表現出不耐煩和輕蔑。極難得的一次讓王安憶滿意的採訪,卻是因為“後來回想,這次採訪使我們覺得圓滿的原因是,這女孩的故事裏有一些為我們僵化的頭腦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東西,或者説,我們以我們的頭腦攫取了一些我們的經驗能夠理解的東西,比如三角戀愛,可是重要的恰恰是其餘部分……”

    還好,王安憶還能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她承認採訪時之所以只“攫取了一些我們的經驗能夠理解的東西”是因為“僵化的頭腦”,她也意識到了“重要的恰恰是其他部分”。也許正是這種及時的自省,促使王安憶在具體寫作小説的時候修正了自己的情感方向,拋棄了嶺採訪時期的偏狹態度,更公允、更人道主義地看待並分析“阿三”這樣的人物特徵和行為背景,才催生了《我愛比爾》這部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算是優秀的小説吧。

    《南方網》2000年11月2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