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中國人口資源環境容量已到支撐極限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説,可持續的生態科技之路是中國的惟一選擇,財政資金應大規模投向新能源開發和迴圈經濟

中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容量已到支撐的極限,要解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必須走可持續的生態科技之路。無論代價多高,成本多大,都得走這條路。

這是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23日在北京科博會中國環境保護與綠色可持續發展大會上發表的觀點。

潘岳説,世上任何科技系統,都應該限定在一定的資源範圍內,支撐起特定的人口和文明形態。西方近代的傳統工業文明,通過全新的科技手段開發了更多的礦産資源,集約化地利用了更多的土地和森林,帶來了人類財富和人口總量的膨脹,形成了一個以擴大物質消費為根本導向的社會。僅上世紀100年來所消耗的能源總量就遠遠超過人類幾千年消耗量的總和。這種大量開發、大量生産、大量消費、大量排污的生産和生活方式無限擴散,終於導致了全球性的生態危機。而中國近年來經濟的高速增長,全面承襲了西方傳統工業的發展模式,其代價是對本土資源的過度消耗。中國本來就人多地少,資源稀缺,傳統過時的工業科技卻又偏偏指向了稀缺性和污染性資源,這種科技具有不可持續性。如果繼續走傳統工業文明之路,就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潘岳指出,新能源的開發和迴圈經濟的發展,正將人類文明推向一個新的轉型階段。誰最早轉型成功,誰就是未來的主人。轉型的關鍵在於探索“生態科技之路”,新能源和迴圈經濟是生態科技之路的核心。

潘岳説,別的國家發展新能源和迴圈經濟早一天晚一天問題不大,惟獨中國不行。因為中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容量已到支撐的極限,可持續發展理念與新能源使用成為惟一可行之路。中國本來就是傳統工業文明的遲到者,不能在生態工業文明的路上再次落後。落後就要挨打。

他提出,面對眼前的能源和環境壓力,我們要少搞一些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少修一些對生態不利的大壩,少建一些怨聲載道的豪華辦公樓,少投資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工業項目,就可以積攢下辦大事的錢。我們應充分發揮政府綠色引導和綠色控制的能力,打破一些權力部門和企業的壟斷私利,將政府財政大規模投向新能源開發和迴圈經濟,用優惠政策去鼓勵新能源開發與迴圈經濟。新能源技術的使用,雖短期成本巨大,長期將佔盡優勢。政府還應當積極推進那些迫在眉睫的生態科技項目,如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技術系統、保障人體健康的污染防治技術、生態監測預警的科技系統等。政府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要抓一些關係國家民族未來成敗的大事。這些大事,暫時無利可圖但關係國計民生,是政府的真正義務。

中國經濟時報 2004年5月24日


潘岳:環保指標與官員政績考核
潘岳:談談綠色GDP
潘岳:實施綠色戰略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促進公眾參與環保事業 中國已有2000多個環保社團
潘岳:防治污染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