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浙江農村新鮮事:“土地信託”換來農業産業化

    

    一面是各地程度不同的土地拋荒現象,一面是農業産業化經營的實際需要,都把一個問題推到了農村工作的前臺:探索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今年以來,浙江省紹興縣推行土地信託服務,促進土地使用權依法有序流轉。對此,本報記者進行了專題採訪———

    “土地信託” 多方受益

    一個新詞和一大機遇

    有一個全新的詞兒,叫做“土地信託”,出現在浙江省紹興縣。

    記者專程前往紹興縣,去探究這個“土地信託”。

    紹興縣人民政府新近的一份文件,這樣説:“土地信託是指土地信託服務組織接受土地承包者的委託,在堅持土地所有權和承包權不變的前提下,按照土地使用權市場化要求,通過運用一定的方法,實施必要的程式,將其擁有的土地使用權在一定期限內依法、有償轉讓給其他單位或個人的行為。土地信託是深化農村土地經營機制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土地使用權規範有序流轉的必由之路。”

    紹興縣是浙江省的經濟強縣,去年全縣國內生産總值185億元,財政收入14億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5505元。目前越來越多的農民已經離土離鄉,在縣城和其他地方從事二、三産業。

    今年初,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取消糧食定購任務,實行糧食購銷市場化。這對紹興來説,正是深化農村土地經營機制改革的一大機遇。紹興縣委、縣政府進行了調查研究,決定用市場經濟的理念,採用信託的方式加快和改善土地流轉,並組織縣農辦等部門在柯橋鎮進行了土地信託服務和土地流轉試點,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紹興市委常委、紹興縣委書記顧秋麟説:“沒有土地流轉和集聚,一家一戶實現不了農業現代化。沒有土地流轉和集聚,城市人口集聚就是一句空話。要探索建立土地信託仲介服務組織,加快土地使用權流轉工作,力爭全縣今年土地使用權流轉面達到45%。”

    三項服務和三條原則

    記者來到紹興縣土地信託服務中心,只見工作人員正在操作電腦,顯示屏上一一齣現全縣土地信託的組織結構、服務領域、服務規則、服務程式、情況調查表……

    紹興縣農辦主任陳楚卿邊指電腦邊介紹:“全縣建立了縣、鎮、村三級信託服務體系,縣級為土地信託服務中心,20個鄉鎮全部建立了土地信託服務站,774個村的土地信託服務由村經濟合作社承擔,所有人員都是兼職不收費,純粹的無償服務。”

    記者得知,紹興縣主要開展三項土地信託服務:一是土地流轉前的土地使用權供求登記和資訊發佈。登記、匯集可流轉土地的數量、區位、類別等情況,接受土地供求雙方的諮詢,多渠道、多形式向轄區內外及時發佈土地儲備和可開發土地資源的資訊,推薦可開發項目。5000畝海涂通過農業資訊網進行網上發佈,柯橋鎮10多個村的2200畝土地通過資訊發佈會進行公佈。

    二是土地流轉中的仲介協調和指導鑒證。協調流轉雙方提出的有關事宜,在平等協商並取得一致的基礎上,落實契約關係,辦理合同鑒證手續。柯橋鎮通過信託服務,已有3548戶農民的10840畝土地進行了土地流轉,佔全鎮可流轉土地的53%。

    三是土地流轉後的跟蹤服務和糾紛調處。主動幫助土地經營者進行開發項目的可行性論證,在信貸、技術、物資等方面開展橫向聯繫,並在法律和政策範圍內協助調處土地經營中引起的糾紛,維護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經營者三方的合法權益。

    紹興縣縣長徐紀平,這位經濟學碩士在分析了土地信託的種種好處後,又特別強調要堅持“確保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搞活使用權”的原則;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不搞強迫流轉,不搞行政定價;堅持“不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確保耕地復耕能力”的原則,防止在耕地上擅自搞固定建築,但允許農民在耕地上搭建大棚和溫室。

    當年收益和長遠回報

    渡鑒湖,上堤岸,沿著一條直直的機耕路,走進柯橋鎮先鋒瓜蔬示範園區。放眼望去,連綿的塑膠大棚如波濤洶湧。記者彎腰鑽進大棚,滿架的翠蔓綠葉,一個個小西瓜吊著網袋,編著號碼。先鋒村黨支部書記繆福根輕托一個瓜説:“這是從日本引進的拿比特小玉西瓜,很甜,在市場上賣得好價格。”

    先鋒村共有310畝田,通過土地信託服務,將215畝田以每畝40元的租費從農民手中租下,然後以每畝110元轉租給外來的經營者。村裏把收來的租費用於農田基本建設,村民得益不少。

    正在田頭的經營者是35歲的張衛青。他對記者説:“我原來在三門縣開飯店,聽説紹興縣搞‘土地信託’,我和朋友來考察了三個月,果真好。我投15萬元,輕紡城布商丁文祥投35萬元,三門縣民間農藝師鄭雲華技術入股10萬元,與先鋒村簽訂了215畝出讓合同,出讓期限6年。”他算了一筆賬,80畝小玉西瓜和新疆大西瓜已在上月底上市,銷路很好,還有135畝鮮食玉米和棚栽蔬菜,預計當年可收回全部投資。今後每年的利潤回報有望突破百萬元。他笑了。

    紹興縣的同志告訴記者,從今年2月實行土地信託服務後,目前全縣已流轉土地15.8萬畝,流轉率達40%,預計到今年底將超過50%。土地集中到有能力、有資金、有市場的種養大戶和工商業主手中,使土地得以發揮最佳效益。

    最明顯的在於取得了“三贏”效果:農戶得實惠,村集體增收入,經營者獲利益。據抽樣調查,柯橋鎮四個村共流轉土地1481畝,農戶在不投入、不擔風險的情況下,得到土地出讓金18.9萬元,同時可以安心外出務工經商;村集體通過土地倒包,責任田畝均增加承包款330元,口糧田畝均增加承包款105元,比流轉前共增收17萬元;經營者獲得了較低租費的土地後,開發水産、茶葉、果蔬等效益農業,預計每畝收入可提高2至10倍。

    更有意義的在於,土地信託服務從土地經營制度的深層次改革入手,在堅持家庭聯産承包制的前提下,實現了農業的規模化、專業化經營;土地信託服務為農民提供了改變身份、進入城市的機會,加速了人口向二、三産業和城鎮集聚,推動了農村城市化進程。

    這才是長遠的回報啊!

     《人民日報》 2001年06月18日

相關新聞

科技推動農業現代化意義非凡

陳宗興: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
——農業應對“入世”挑戰的一條出路


杭州出現首家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企業

我國超級雜交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中國對農業結構實施重大調整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