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文物徵集參考範圍(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近現代文物特別是革命文物徵集、保護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各地博物館、紀念館運用近現代文物向人民群眾和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特別是傳播近現代以來中國人民為民族獨立和解放而艱苦拼搏的歷史知識,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從全國總的情況看,反映我國近現代社會發展變化的文物徵集面較窄,收藏較少,反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文物收藏更少。這不僅難以全面反映1840年以來波瀾壯闊、艱難曲折的中國近現代歷史,也導致許多博物館、紀念館的陳列展覽缺乏珍貴文物的支撐,吸引力和感染力受到局限。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社會生産、生活和物質條件迅猛改善,近現代歷史上各類具有重要價值的在、實物資料加速滅亡,搶救保護工作日趨緊迫,刻不容緩。

    為加強近現代文物的徵集工作,特提出以下徵集範圍:

    一、 反映中國近現代社會歷史變革及有關社會歷史發展的文物。

    1、 近代中國(1840年-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之前)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著名烈士和愛國志士的有關文物。

    2、 現代中國(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1949年9月30日)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著名英烈和愛國志士的有關文物。

    3、 當代中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著名英烈和愛國志士的有關文物。

    重點徵集:

    - -中國共産黨成立以來重大歷史事件、重要領袖人物、著名革命烈士的有關文物。

    - -近代以來中國各黨派、團體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著名愛國僑領、社會知名人士的有關文物。

    - -近代以來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軍事家、科學家、發明家、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家、企業家等和其他社會名流的有關文物。

    - -國際共産主義運動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的國際友人的有關文物。

    二、 反映中國近現代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宗教等方面發展的文物。

    1、 有關政權建設、政治制度、政策法令等的文物。

    2、 有關經濟建設、經濟制度、經濟政策、生産技術、生産工具、重要産品等的文物。重點徵集工業、農業、商品、財稅、交通、海關、郵電、能源、金融(貨幣)等領域的代表性文物。

    3、 有關國防建設、軍隊建制武器裝備等的文物。

    4、 有關科技體制、科技設備、科技發明、科技成果等的文物。

    5、 有關教育制度、教育發展、重大活動和重要成果等的文物。

    6、 有關文化(含藝術、新聞出版等)事業發展、重大活動和重要成果的文物/

    7、 有關衛生、體育事業發展、重大活動和重要成果等的文物。

    8、 有關宗教工作、宗教組織、宗教政策等的文物。

    三、 反映中國近現代各民族的社會發展及民族關係、民族團結、民族自治、維護祖國統一等方面的文物。

    四、 反映中國近現代各民族的生産活動、生活習俗、文化藝術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物。

    1、 各民族有代表性的生産工具、生活用品和有關宗教信仰的典型物品。

    2、 各民族有代表性的年畫、剪紙、風箏、皮影,雕刻、漆器。

    文物局網站 2003年7月18日

    


近現代一級文物藏品定級標準(試行)全文
關於印發《近現代文物徵集參考範圍》和《近現代一級文物藏品定級標準(試行)》的通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