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實現工業持續快速增長的思考

呂政

    今年上半年,我國工業比去年同期增長11%。在當前國內需求仍然不足,主要貿易夥伴美國、日本等國家經濟增長乏力,我國一般貿易出口增長速度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滑的情況下,這是很不容易的。7月份,我國工業增長的勢頭雖然明顯減弱,工業增加值僅比去年同期增長8.1%,但這一增長速度並不低。

    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正視工業增長速度減緩的現實,在政策上採取積極措施,防止工業增長速度進一步下滑。而要實現工業的持續快速增長,必須繼續堅持擴大內需和鼓勵出口的方針。擴大內需,除了增發國債、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西部大開發外,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加快企業的設備更新改造。我國工業生産能力和主要工業産品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工業品市場出現了持續的供大於求的格局,以擴張生産能力為主的工業增長空間日益縮小,工業增長由供給約束轉向需求約束,産品銷售問題成為制約工業增長的突出矛盾。我國工業發展已從數量擴張為主轉向以提高素質為主的新階段。提高素質,不僅要通過結構調整,淘汰落後企業,消除不合理的重復建設,而且應高度重視對現有企業的更新改造。

    目前,我國工業企業的技術裝備水準總體上仍然大大落後於工業發達國家。以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機器裝備的機械工業主導産品為例,“九五”末期達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先進水準的僅約佔20%,達到80年代中期水準的約佔30%,而70年代後期、80年代初期水準的約佔50%。經濟週期的實踐表明,每一輪新的經濟增長都是建立在企業設備大規模更新改造的基礎上的。企業的設備更新,擴大了對投資品的需求,既可拉動機械裝備製造業及其相關産業的增長,又能提高企業裝備技術水準,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使企業在新的技術平臺上實現新的增長。

    今年上半年,在國有及其他類型的投資中更新改造資金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6.9%,但投資額只有1776億元,僅相當於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的14.9%,遠遠不能適應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進步的要求。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缺乏積累能力。2000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的利潤為2400億元,由於利潤的分佈極不均衡,除了少數盈利大戶外,大多數盈利企業的年平均利潤不到150萬元,沒有依靠自我積累進行技術改造的能力。要加快企業的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一方面,需要企業自身加強經營管理,特別是加強成本控制,增強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在條件具備時,逐步調整工業企業的稅負,把增強企業自我積累能力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一部分,以增強企業發展的後勁。

    鼓勵和引導非國有經濟主體擴大投資。在我國GDP的構成中,非國有經濟的比重約佔60%。在工業增加值構成中,非國有經濟約佔70%。這説明,非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已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構成中,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有經濟及國有控股單位的投資平均佔80%左右,今年上半年仍然佔75%。而今年上半年集體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的投資增長率分別為8.7%和6.5%,僅相當於國有經濟投資增長率的49%

    和36%。非國有經濟投資比重低、投資增速減緩的原因是:第一,非國有經濟主要分佈在資本有機構成低的勞動密集型領域,産業進入門檻低,産品普遍供大於求,並出現過度競爭,使企業投資的邊際效益遞減,造成投資十分謹慎。第二,企業缺乏技術創新能力,沒有技術儲備,找不到新的投資項目,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第三,非國有經濟主體缺乏有效的融資渠道。由於貸款擔保、投資回報風險以及企業信用等方面的原因,國有商業銀行向非國有企業貸款極為慎重。融資困難成為制約非國有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解決非國有經濟融資困難的主要措施,一是積極穩妥地發展股份制性質的地方商業銀行,主要為非國有經濟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服務;二是建立各地區面向中小企業的貸款擔保基金;三是減少對非國有經濟主體投資領域的限制;四是減輕中小企業繳費負擔,增強這些企業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

    努力提高低收入階層的購買力。目前我國工業品的過剩是相對的,是在大多數低收入階層的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出現的。今年上半年,國內消費品零售總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0.3%,增長率並不低。但從消費品零售額的結構看,城鄉居民的購買力存在十分懸殊的差距,城市消費品零售額11209.1億元,每人平均約3736元,縣及縣以下實現的零售額為6706.1億元,每人平均約700元。

    現階段我國低收入人群主要是大多數農民、城鎮下崗職工、退休職工、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學教師和基層幹部。擴大內需的政策必須考慮怎樣有助於增加這些階層的收入。只有這些階層的收入增加了,才能真正擴大全社會的有效需求,實現城鄉消費品市場的持續繁榮。我國工業品供大於求,市場實現遇到障礙,關鍵環節是縣及縣以下農村購買力低。當然,增加農民收入需要一個較長期的經濟發展過程。從近期看,在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中,可進一步增加對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的經費支援。這樣就既使這些地區中小學教師的工資來源有了保障,又能減輕農民的負擔,並使這一部分轉移支付轉化為有效需求。

    

    《人民日報》 (2001年10月27日第六版)

相關新聞

美國工業生産連續12個月下滑

國有企業仍是瀋陽工業的脊梁

中國工業高科技論壇在京舉行 朱鎔基致信祝賀

京城興起工業旅遊

中國——歐盟工業職業教育項目在遼寧啟動

産能過剩困擾全球鋼鐵業

中國上半年國有工業同比增長25.1%

中關村上地資訊産業基地上半年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勝利之路——未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預測

上半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增長11%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