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工商時報》:中央銀行在和誰博弈

10月29日,央行決定加息,雖然加息的幅度並不大,只有0.27%,但是在國內外引起的反應之大超乎我們的想像。

上證指數以1316點跳空低開26點,最低盤中見到1304.07點,下跌了足足有38個點。不過探底的舉動並沒有維持太長的時間指數便反彈至1337點,尾盤略有下挫,收報1322點,最終下跌20多點。

上證指數的反應雖然有擴張的成分,終究在我們意料之中,而國際市場無論是股票、債券、匯率甚至油價都發生了劇烈的震蕩,讓我們第一次領略了來自中國的力量。受中國加息和美國加大戰略石油儲備的雙重影響,紐約交易所的石油期貨連續兩天大幅下跌,3月期貨價從10月26日的55.17美元跌至10月28日的50.9美元,跌幅為6%,10月29日雖有回升也僅止于51.76美元。紐約匯市早盤美元對一些主要貨幣,特別是亞洲貨幣和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貨幣匯價一度走高。債券市場反應同樣,短期美國政府國庫券價格下降,收益率上漲超過0.15個百分點。雖然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價格下跌,但是道瓊斯指數卻在當日出現1.15%的升幅,不僅重返10000點大關,而且還在第二天持續上漲了22個點,納指也在當日大跌2.11%。新華社出版的參考消息在轉載世界各大通訊社和報紙的評論時做了一個相當有衝擊性的標題:中國利率上調震動全球市場。

為什麼中國政府決定加息會有這麼大的動靜呢?

美國財政部長約翰·斯諾説,提高利息表明,中國在朝著自由市場原則邁進。斯諾的話不是沒有道理,此次央行在加息的同時,還取消了商業銀行貸款利率的上限,這的確意味利率市場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日本讀賣新聞則引用日本經濟學家的話説,中國經濟如果因時隔9年加息而實現軟著陸,那麼,以納入穩定增長軌道為目標的日本經濟的重大不穩定因素之一就“等於業已消除”。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的經濟學家奧德麗·蔡爾德·井裏曼説,此舉降低了中國經濟衰退的長期風險,更廣義地説,這降低了世界經濟衰退的風險。

中國加息的意義真的有這麼重大嗎?

2004年10月26日,紐約市場原油價格再度突破55美元,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認為,如果油繼續在每桶50美元或更高的價位徘徊三個月,就可能導致對經濟的全面衝擊。而國際石油價格之所以會在10月22日和10月26日兩天被推上55美元,期貨市場的國際炒家持有的理由之一竟然是中國公佈的9月份經濟增長率高過預期,這正是一年多來西方媒體不斷炒作的“中國餓虎論”概念。如果看一下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低硫原油期貨價格的走勢,大家就會發現,2003年的石油價格總體還是平穩的,高點也不過就在30美元左右。進入2004年,石油期貨的K線圖出現了我們1999年“5·19”行情中才能見到的瘋牛走勢。1月份,價格是32.5美元,6月份的價格已經突破40美元,8月份衝至48美元,9月有一個回落至42美元,不過從此之後卻直衝雲霄,連連突破53美元,54美元,直至55美元。

國際石油期貨價格的高漲和中國經濟有沒有關係?國際炒家炒作的中國概念成立還是不成立?

由於經濟的連續高速增長,中國從2003年底開始,石油進口激增,一躍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進口在2004年可望達到1億噸左右。雖然中國自己的産能可以達到1.7億噸,但是不可否認“最近石油需求量猛增主要就是靠了中國”(俄羅斯《生意人報》)。有數據表明,近年世界石油增量的60%流入了中國。國際人士預測,2004年,中國的石油需求量會增長5%,而2005年這個數字將變為7.6%。一方面是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大增,另一方面,中國尚未建立符合國際能源署協約規定的相當於90天石油凈進口標準的戰略儲備,也沒有健全的期貨機制,“中國餓虎論”的推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10月12日,中華工商時報在頭版頭條報道,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預測2005年世界原油價格的上漲幅度及持續時間均不會超過2004年。鄭京平説自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發生後,各原油生産國都汲取了這樣的教訓,即如果原油生産國刻意維持較高的原油價格,結果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無論是1982年的石油危機,還是上世紀90年代初海灣戰爭引發的石油上漲概莫例外。海外輿論認為,鄭京平異乎尋常的評論實質上是對國際炒家的警告,而國家發改委較早前關於中國能從國內獲取2/3原油保障的表態,也讓人感到中國並不願意國際炒家把中國經濟的增長當作押注的賭碼。

那麼,9月份中國的經濟數據又是怎樣成為“中國餓虎論”口實的呢?

9月24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在京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前三季度的中國經濟增長9.5%,比上年同期加快0.6個百分點。固定資産投資全社會45102億元,同比增長27.7%,這個數字和第二季度相比僅僅下降0.9個百分點。在投資過熱的行業中,只有鋁業投資轉升為降,鋼鐵、水泥的投資只是增速下降了65.5%和43.4%,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依然高達28.3%。從9月份的統計數據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了5.2%,受原油、成品油及化工産品價格大幅度上漲的拉動,煤炭、鋼材、有色金屬價格持續上張,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7.9%,漲幅較8月份增加1個百分點。1-9月份,工業品的出廠價已經上漲5.5%,農産品價格則上漲了14.7%。數字是枯燥的,如果要賦予枯燥的數字以色彩或情感,那麼9月份的數字是令人沮喪的,結論是悲觀的。官方物價見頂的預言沒有兌取,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已經連續四個月在5%以上,而5%是周小川最初判斷央行是否要加息的一個指標。水皮的同事劉杉在10月26日發表的金融評論中認為,“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宏觀經濟面臨較大的通脹壓力,宏觀政策必須作出選擇。”他的結論是,“加息是早晚的事,早加比晚加好。”

10月26日的中華工商時報二版有一張照片給水皮留下了至深的印象。這張照片的題目是“汕頭居民又用蜂窩煤”,報道説隨著液化石油氣價格的上漲,汕頭部分市民又開始用蜂窩煤作為燃料做飯,因為價格便宜近三分之一。類似的新聞還有“蘭州不會鬧油荒”,“黑龍江多舉措應對油價上漲”。

央行加息會不會就此剎住國際石油價格的瘋勢,現在不好肯定。但是加息意味著宏觀調控加碼,意味著經濟降溫加力,這一切將反過來影響中國對包括石油在內的能源的消費,影響國際炒家的預期,情況就會發生變化。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難理解股市的走勢了。(水皮)

中華工商時報 2004年11月1日


加息旨在鞏固調控成果 經濟結構失衡仍需關注
《人民日報華東新聞》:僅有加息還不夠
中國9年首次加息引全球金融地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