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以現實主義態度看待中美經貿關係

 溫家寶總理在中美就紡織品問題再起爭端之際訪美,引起國際輿論對中美經貿關係的廣泛關注。溫總理8日在紐約美國銀行家協會舉行的午餐會上發表的題為“共同開創中美經貿合作的新局面”的演講中稱“中美在經貿領域相互依存、互利共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中美經貿:合作與衝突相伴而行

儘管中美雙方在意識形態、戰略安全等領域存在諸多分歧,30多年來,中美之間的政治關係起伏不定,但在經濟方面的共同利益卻促使經貿合作一直保持穩定增長的勢頭,成為中美關係的“內在穩定器”。溫總理稱“互利共贏的中美經貿關係,不僅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而且成為中美關係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強大動力”。

目前,中美兩國的經貿交流與合作已經達到了相當規模,美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是美國的第四大貿易夥伴。1979年到2002年中美雙邊貿易額累計近7000億美元;2002年達到創紀錄的971.8億美元;2003年1-10月中美兩國貿易額已超過2002年全年水準,估計全年可望達到1200億美元。同時,中國在美國舉辦的貿易型和非貿易型公司也呈增長趨勢。

但隨著中美經貿關係向廣度和深度的發展,加之受一些非經濟因素的干擾,中美經貿衝突和磨擦也不斷出現。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在美中貿易逆差、中國獲得永久性最惠國待遇地位、中國加入WTO的成員資格等問題上,中美都曾出現過重大爭端和較量。自中國加入WTO以來,反傾銷調查、智慧財産權保護、人民幣匯率等問題又成為新的衝突熱點。

磨擦和衝突將長期存在

這基於兩種判斷,一是中國經濟正在高速成長,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一勢頭不會改變;但中國還不是經濟強國,與美國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二是中國對外貿易雖然總體上看基本保持平衡,隨著市場的開放和進口的增加,未來幾年甚至可能出現貿易逆差,但由於産業結構的差異和國際分工因素,今後中國對美出口和貿易順差仍將保持較大規模。因此,中美間經貿磨擦和衝突將長期存在,未來一段時間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

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中美貿易磨擦不斷,除了政治因素外,還有一個經常起作用的因素就是所謂中美貿易逆差問題。

人民幣匯率問題。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水準的不斷提高和貿易規模的擴大,人民幣匯率水準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並因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承受著不同的外部壓力。

人民幣匯率成為美國關注的重點有兩個原因:一是政治因素。布希總統執政以來,美國製造業共失去了270個就業機會,國內就業壓力增大。製造業者認為人民幣匯率低估了40%,導致中國産品競爭力增強。面臨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布希為贏得連任,不得不重視來自製造業的聲音。二是配合美國匯率政策的調整。斯諾執掌美國財政部以來,雖然仍然強調美國並沒有放棄強勢美元政策,但同時也聲稱美元匯率應該由市場決定。實際上,受雙赤字困擾的美國政府已確定了美元走貶的政策,希望通過美元貶值提高其産業競爭力,擴大出口,增加就業。自去年以來,美元對日元和歐元已大幅貶值,但由於人民幣盯住美元,削弱了美元貶值的效果,人民幣自然成為攻擊的目標。10月30日美國財政部向國會提交的年度報告中稱“中國沒有為贏得不公平貿易優勢而操縱人民幣匯率”,使得人民幣匯率的爭論稍微平息,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和中美貿易逆差居高不下,人民幣匯率問題也存在長期化趨勢。

中國履行入世承諾問題。中國加入WTO後,監督中國履行入世承諾成為美對華經貿政策的重點。美政府認為,通過監督中國履行入世承諾,可為美企業創造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可推廣美國的自由價值觀,推動中國的法治建設和政治、社會、經濟等方面的改革。美國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已超過75%,通過監督中國履行入世協議,可推動美國金融和其他服務行業拓展中國市場,遠比壓人民幣升值對美國更具有實際意義。與中國入世第一年相比,目前美國國內普遍反映中國在履行入世承諾上行動遲緩。認為中國在智慧財産權保護、服務業市場準入、規則制定的透明度、政府採購、農産品配額發放等領域存在諸多問題。按中國加入WTO時的規定,加入WTO後的8年內,每年WTO成員都要對中國履行承諾情況進行年度審議,因此,今後美國對中美間的諸多經貿糾紛,如市場開放、智慧財産權保護、農産品問題等都會通過壓中國全面履行入世承諾來進行。埃文斯訪華時稱,中國履行WTO承諾不應是法律上狹義的履行,而應體現協議的精神。在“體現WTO協議精神”這樣一個幌子下,可以預見中國離美國的要求總是有差距,而磨擦和衝突也就總會不斷。

合作仍將是中美經貿關係的主流

對中國來説,美國市場對中國商品的巨大吸納力,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巨大推動力。據中國海關統計,2002年中國對美國出口700億美元,佔中國出口總額的21%。今年1-10月,中國對美出口749億美元,增長32.7%。對美貿易已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構成,對拉動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具有重要意義。美國跨國公司的對華投資,不僅帶來了中國經濟發展需要的資金和技術,還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縮短了中國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差距,使中國在一些産業領域得以實現跨躍式發展。

對美國而言,中國的産品和市場同樣對其具有重要意義,實際上,美國正從美中貿易中獲取重大利益。中國是美國增長速度最快的出口市場之一,按美方統計,2002年美對華出口額達221億美元,比1990年翻了4倍還多。近幾年美對華出口持續增長,2002年,美在出口整體下降4.9%的情況下,對華出口增長15%;今年頭9個月,美出口整體上升2%,對華出口則上升18.5%。美對華出口的一些主要領域,如能源設備、飛機、醫療設備等,在美國的市場已趨於飽和,需要通過在中國市場的迅速增長保持其在全球的競爭力。而美國的銀行、電信等服務業有著強大的競爭優勢,2001年,美服務業對華出口順差22億美元,增長了11%。隨著中國加入WTO後服務業市場的開放,服務業對華貿易順差將進一步擴大。美在華投資企業已達四萬多家,實際投資近430億美元,500家大公司已有300多家在中國投資。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很多商品包括衣服、鞋、日用品等很多是其國內不再生産的,中國産品給美國消費者提供的低價商品,有利於美國物價的穩定,使美國財政和貨幣政策在刺激美國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更大作用,

因此,基於共同利益,中美經貿關係合作仍將是主流,但目前中國在經濟上對美國的依存度遠高於美國對中國的依存度,中美之間存在的這種不對稱的依存關係,增加了中國在中美經濟相互依存中的脆弱性。按美方統計,中國對美出口占我總出口額的40%,而美對中國出口僅佔其總出口額的3%。中國對美出口的商品多是低檔次的勞動密集型産品,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美國不從中國進口,可以從印度、墨西哥、東盟等國家進口。與美國相比,中國不僅在商品、服務、投資等領域處於競爭力較低的水準上,更重要的是在加入WTO後國內體制和産業調整的過程一般慢于外界所要求達到的進程,更由於中國經濟的多元性和複雜性,不同的地區和部門在承受擴大開放度的壓力方面差異較大。因此客觀力量的對比決定了在中美經貿關係中,中國處於守勢,美國處於攻勢,這個基本格局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將相對不變。(李紅岩)

中國經濟時報 2003年12月11日


溫家寶提中美經貿五原則
張國慶:經貿摩擦是常態 中美有話好好説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