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慶:經貿摩擦是常態 中美有話好好説

對中美兩國來説,12月份將是最能體現關係現狀的月份。12月7日,溫家寶總理將出訪美國,儘管此間夾雜著貿易摩擦和台灣問題的不和諧音,但人們仍有理由相信,這將是一次成功的訪問,而此後在北京舉行的朝核問題第二輪六方會談將會表明中美關係所具有的理性和建設性色彩。就像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所説的那樣,雙邊關係之複雜是無法由口號來表現的,中美關係是一種蓬勃發展的關係,有很多領域的合作,對有分歧的問題也會開誠佈公。

三大契機帶熱中美關係

眾所週知的是,自1989年以來,對立傾向一直主導著美國的對華決策,布希在上任之初也仍然繼續著這種對立傾向,“9.11”事件發生後,情況才發生了變化。“9.11”事件的發生,不僅改變了美國的全球戰略(反恐和防擴散),也因為對手的變化而根本改變了中美關係。在反恐的大背景下,布希政府意識到,必須與中國這樣的大國加強合作,而中國在“9.11”後所表現出的善意也加深了白宮的這種認識。而全球恐怖主義的威脅也使布希總統得以在基本沒有遭受國內反對的情況下推行其對華政策,一度喧囂的對華不滿和敵對勢力變得緘默和邊緣化了。

朝核是另一個契機。在朝鮮重新開始進行核開發的消息曝光後不久的去年10月底,布希總統和江澤民主席在得克薩斯州克勞福德舉行了會談,雙方確認要開展合作,此後,兩國的合作關係得到了加強。布希總統一有機會就要強調中國在朝鮮問題上的作用,而中國先後促成美、中、朝三方會談和朝核六方會談的舉行,則使美國對中國刮目相看。用美國學者的話説,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出現了美國欠了中國“人情”的情形。

中國入世則帶來了雙重效果。一方面,入世後中國經濟的穩健而快速的發展和中國市場的巨大魅力,使得美國無法不重視與中國的經貿關係,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美關係。另一方面,圍繞著中國入世承諾等問題,美中兩國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接觸和協商,摩擦多了,理解也多了,彼此間的共同利益也變得更加明確而顯著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美國對中國的認識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中國的強大已成為無可置疑的事實,與中國的關係也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外交關係之一。美國人意識到,美國需要中國,與中國的對抗是件危險而愚蠢的事情,維繫並提升兩國關係對雙方都有好處。

中國的外交思維也在發生變化。一方面,中國外交開始由近及遠看待中美關係,力求通過積極努力使中美關係向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是由遠及近,先把美國視為未來的威脅,再以此為基點考慮現實問題。另一方面,中國外交變得更加靈活和務實,從而也更加富有效率。

觀念的變化往往會帶來全新的關係。在過去一年裏,中美關係發生了很多積極的變化,不僅經貿關係繼續得到發展,軍事關係得以恢復,在反恐問題上合作多多,就是在老大難的台灣問題上,布希也破天荒地做出了“反對台獨”的表態……更為重要的是,中美兩國間的指責少了,溝通多了,衝突少了,合作多了,“蛛網”少了,“紅線”多了,雖然仍有“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等沉渣泛起,但已掀不起多大風浪。

經貿摩擦成為常態

11月25日,美國商務部就中國彩電傾銷案做出初步認定裁決,中美貿易摩擦再次成為多方關注的焦點,而彩電傾銷之爭也僅僅是中美貿易摩擦的一個插曲----紡織品、鋼鐵、玻璃、新聞紙連同人民幣匯率問題都成為摩擦的焦點。而這也僅僅是一個開始。

其實,早在入世之初,我們就該意識到,對中國而言,入世僅僅是更多國際經貿鬥爭的開始,我們的崛起也必然會面對各種阻撓和挑戰,在一個全新的國際經濟摩擦時代,中國要儘快從世貿組織的“新生”轉變為“好學生”甚至是“好老師”。

學習規則顯然是必要的,但認清形勢卻更加緊要。具體到中美經貿關係上,有三個認識是需要確立的。一是中美經濟的共生性越強,摩擦升級的風險就越小。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在其名著《庸俗國際貿易論》一書中指出:“國際貿易並非是一場不是你輸就是我贏的競爭,而是造成雙贏的互惠互利。”透過摩擦的迷霧,我們看到,儘管美國國會內部吵得很熱鬧,但美國國內支援對中國採取貿易報復措施的力量仍然很微弱,雖然大多數美國小製造商把中國視作威脅,但美國的大製造商、農場主、銀行、保險公司和其他服務供應商卻在中國發現了巨大的商機。

適當的讓步顯然是必要的。美國方面已明確表示,今後將會把重點放在敦促中國履行WTO規定的大量義務上,這也是美國企業界能立即取得共識的唯一議題,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方面不能不做出適度的反應。當然了,我們的讓步也不是無條件的,在大採購和降低出口退稅率之後,“球”便踢到了美國一邊,對美國出口控制法的改革(該法阻止美國向中國出售多種高科技産品)和改變美國新簽證規定(新規定大大增加了中國採購商去美國的難度)已成為白宮的議事日程。可以預見的是,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裏,中美將在經貿領域進行長期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如何應對摩擦,如何在摩擦中找到機遇,如何把摩擦控制在雙方都能接受的程度,對雙方都將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台灣問題仍是“橫樑”

11月26日,白宮表示,美國雖然沒有明確要求台灣在“公投”及“制憲”問題上表明不涉及“統獨”議題,但類似的訊息已經多次轉達給台灣當局,美國不願意看到台灣有任何“台獨”或導致“台獨”的舉動,而且已經向台灣表明這樣的舉動將是危險的。如果台灣有任何動作觸及“獨立”問題,美國將絕對地反對。白宮官員表示,有關美國在公開場合只説不支援台灣獨立,而不是反對“台獨”,是因為美方不希望在改變任何説法後,讓臺海兩岸誤判為是美方在改變政策。而且,美方不會由於中國大陸或台灣一方提出一個具體的要求就去照辦。這等於變相承認了美國反對台獨,同時也委婉地否定了“美國在臺協會”主席夏馨的令大陸極其不滿的説法。

值得注意的是,近來,美國對於陳水扁的“制憲公投”,累計發表過十多次談話,從白宮、國務院到國防部,都針對性地表示過意見,對同一問題,重復再三,是美國政府一向少見的,表現出美國對台灣因公投立法而可能引起兩岸緊張局勢的焦慮。對此,北卡羅來納州戴維森大學教授、美國政府台灣事務臨時顧問謝利.裏格指出,華盛頓“強調説,不能讓美國感到在這些敏感問題上會發生意外,這一點至關重要。如果發生了意外,那麼當美國人早上醒來時就會發現,陳水扁正在呼籲制定一部新憲法。制定新憲法從何談起?我認為沒有人希望這種事會發生”。但美國也同樣不希望臺海出現完全有利於大陸的變化,這也決定了台灣問題仍將在可見的未來繼續扮演著不受歡迎的“橫樑”角色。(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 張國慶)

中國經濟網  2003年12月8日


財團醜聞火燒布希後院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