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抓住有利時機推進“三農”工作

10月初以來,我國大部分地方糧食以及農副産品價格小幅上揚。儘管市場波瀾不驚依舊平穩有序,但這一市場信號還是很快引起了人們對“三農”問題的再度關注與重視。聯繫多年來我國糧食以及農副産品價格持續低迷、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事實,這次農副産品市場價格的小幅調整,實際上為各地推進“三農”工作創造了有利時機。

此次農副産品價格小幅上揚,並非我國糧食以及農副産品供應不足所致,而是我國糧食及農副産品價格經過6年持續低迷後出現的適度回升。1998年,我國糧食總産達到5.1億噸的歷史最高水準,以後幾年連續出現了階段性的糧食供過於求局面,各地程度不同地出現“賣糧難”,農副産品價格長期低迷,農民收入因此受到影響。今年上半年出現的非典疫情和下半年的旱、澇災害,加劇了農民增收的困難。在這樣的情形下,農副産品價格出現一定幅度的回升,對廣大農民來説自然是喜訊。各地尤其是糧食主産區政府應該抓住這一時機,認真組織好秋冬糧油購銷工作,讓廣大農民在看漲的行情中,通過自由交換,及時分享市場價格收益。

需要指出的是,過去一些産糧區往往是糧食豐收、價格下跌時,有關部門就撒手不管,甚至拒收農民手中的余糧,造成谷賤傷農;而一旦糧食減産、行情看漲時,他們又聯合封關設卡,禁止糧食自由流通,導致壟斷傷農。當前,不少地方糧食市場已經放開,各地務必要在國家統一的宏觀調控下,深化流通改革,搞活糧食購銷,既要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行為,更要防止出現新的市場壟斷和梗阻,保證廣大農民順利實現今年增收目標。

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常常是供求關係的直接反映,也是調控生産與消費的有效手段。前些年,在持續低迷的糧油價格指導下,各地加大了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幅壓縮了糧油作物種植面積,加上各類開發區、小城鎮建設勢頭過猛,圈地、毀田現象嚴重,直接影響了糧油生産、供應的能力。眼下,市場價格的全面上揚,及時給我們敲響了糧食安全警鐘,尤其是糧油主産區要採取切實措施,利用價格杠桿,因勢利導安排好今冬明春農業生産,保護好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同時,在具體指導農村經濟工作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幫助廣大農民及時掌握市場資訊,尊重農民的自主權和創造性,防止出現新的強迫命令。

10月28日召開的全國農業和糧食工作會議指出,各級政府要採取更直接、更明確、更有力的綜合性措施,加大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糧食主産區大都經濟欠發達,財政收入不寬裕。在這些地方,隨著農副産品市場行情看好,農民預期收入提高,農村各項不合理負擔容易伺機抬頭,一些重要的農業生産資料價格可能“水漲船高”,種糧直接補貼也可能不升反降,最終導致農民負擔加重,種糧積極性再度挫傷。對此,糧食主産區各級黨政領導應予以密切關注,保證不折不扣地落實好黨在農村的一系列政策,抓住有利時機穩定糧食生産,優化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推動“三農”工作再上新臺階。(記者 吳華國)

新華網 2003年11月7日


新華社:當前農業生産的頭等大事
回良玉:千方百計搞好秋冬農業生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