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建設進入關鍵時期

統籌城鄉發展,大幅度提高我國城鎮化水準,是解決當前經濟中比較突出的農民增收問題、城鎮就業問題的有效舉措,也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方針和機遇。而目前我國加快城鎮化步伐的條件日益成熟,我國正處於大力實施城鎮化戰略的關鍵時期,而鼓勵多渠道、多形式投資興辦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進一步完善小城鎮的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9月14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經濟日報》社合作主辦的“中國特色城鎮化論壇”上,國務院發展中心副主任魯志強主持會議時,這樣總結與會專家們形成的共識。來自國家發改委、建設部、農業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央政策研究室等單位20多位領導、專家到會發言。

城鎮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夢奎在致辭中説,這次論壇所討論的主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逐步消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實質問題。農村如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逐步實現現代化,從根本上解決農業和農民問題,是中國現代化的最困難之處。“三農”問題,過去主要是農業生産的問題,現在則要從“三化”——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找出路,用先進技術改造農業和整個農村經濟,通過城市化實現大量農村人口向非農産業轉移,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的改革,把農村經濟納入全國統一的市場化和社會化軌道。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大量農業人口向非農産業轉移,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狀況,是迄今為止已經實現現代化的各類國家的普遍規律。我國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快速推進工業化,導致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進程。現在,我國城市化率仍比世界平均水準低10個百分點左右,也明顯低於同等經濟發展水準國家。這説明,在城市化方面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建設部部長汪光燾在發言中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是城鎮化。推進城鎮化要遵循客觀規律,與經濟發展水準和市場發育程度相適應,循序漸進。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積極發展中小城市,完善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發揮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導城鎮密集區有序發展,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要大力發展城鎮經濟,提高城鎮吸納就業的能力。要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城鎮居住、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等功能,加強城鎮生態建設和污染綜合治理,改善城鎮環境,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汪光燾説,城鄉協調統籌發展,是制訂發展規劃,確定分配格局和研究重大政策的重要指導思想。城鎮化的核心問題是經濟發展,以經濟發展帶動社會的全面發展,城市是經濟發展的重點,産業發展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基本因素。擴大就業是城鎮化推進的關鍵,既要適應自身經濟發展的要求,又要為農村勞力進城創造就業條件。要把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發展和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問題相結合;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這是就業崗位、産業發展、城市運作成本的客觀要求,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客觀要求。

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需考慮三方面情況

王夢奎説,走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至少有三個方面的情況必須考慮:

一是我國人口多,又處在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雙重轉折時期,就業壓力大,給農業人口向非農産業轉移帶來的特殊困難。這種情況決定了實現城市化將是一個比較長的歷史過程,要延續到2020年以後。在這個長過程中,農民的土地問題是必須始終給予高度注意的。需要有新的立法和大的政策,既保證國家建設用地,又保證農民的土地權益。總的來説,要強調統籌城鄉發展,在工農關係、城鄉關係上,適當向農民和農村傾斜。這也是保證城市化健康發展的一個根本性問題。

二是地區發展不平衡對城市化的影響。地區不平衡是大國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中國自古以來發展不平衡,今後發展仍將具有不平衡的特點。城市化的進程也將是不平衡的。城市化是經濟發展的産物,各地區不可能齊頭並進。講城市化和城鎮化,實質是一樣的,都是指大量農業人口向非農産業和城鎮轉移。之所以用“城鎮化”的提法,是要注意發揮小城鎮的作用,防止一些國家人口擁入大城市所産生的“城市病”,這樣的問題是必須引起注意的。但是,對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作用,也要從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實際社會經濟效果來權衡,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要重視小城鎮在勞動力轉移中的作用,但現階段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主要渠道還是大中小城市。

三是管理和教育問題。在城市化進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帶來某些混亂和社會的不穩定,需要積極引導,加強管理和教育,使之有秩序地進行。除了改進城市戶籍管理制度外,還有進城務工農民的培訓問題和子女受教育的問題。要通過培訓幫助進城務工農民適應新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這樣做所費不多,好處很大。進城務工農民的第二代已經成長起來,子女的教育是個大問題。

王夢奎説,在推進城市化方面,也有解放思想的問題。城鄉分割是歷史包袱,但這個歷史遺留問題解決得好,可以成為促進發展的契機。城市化的推進將會促進二元經濟結構的轉變,增加中國經濟的活力,加快現代化的步伐。這也是一個歷史機遇,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問題,促進整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他強調,加快城市化進程,絲毫也不意味著可以放鬆對農村發展問題的關注。因為,即使城市化能夠順利推進,能夠緩解農村發展面臨的困難,2020年農村至少還會有5億以上的人口,2030年至少還會有4億以上的人口,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仍然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一個大問題。2020年之前,這個問題更為突出。

汪光燾也提出,通過城鎮化推進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鬚髮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産力的重要作用,依靠科教興國戰略,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努力推進公用事業改革,打破市場壟斷對區域資源共用和對城市資源進行有效配置。政府同時要加強監管,對某些行業實行特許經營制度。同時,強化省級規劃調控和財政調控作用。通過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的編制和實施的監督,加強城市間協調工作,促進基礎設施建設,為城市興辦企業和各項産業創造條件,這是城市發展的動力機制。

認清形勢,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

魯志強在總結這次論壇時指出,幾個觀點值得重視:一是要清醒地看到,儘管我國城鎮化步伐在加快,但我國的城鎮化率無論是與同等發展水準的國家還是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很大,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農村面臨的任務要比城市艱巨得多。大力發展城鎮經濟,擴展城鎮功能,改善城鎮環境,提高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的總水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和前提。二是堅持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道路,鼓勵發展大城市,並不排斥發展小城鎮,反之,發展小城鎮也不排斥完善大城市的功能。如果把大城市定位於主要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産業,那麼小城鎮獨特的優勢就應該適宜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這樣的定位才能適應我國勞動力豐富而資金短缺的國情,使勞動力資源優勢更便於轉變成小城鎮的優勢,在吸收更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上産生乘數效應。同時,也可直接拉動投資、擴大內需,促進我國服務業發展,改善産業結構。這才是解決我國就業難題的更積極的態度。三是我國生産力發展水準還不高,農村人口數量龐大,要想一下子大幅度提高城鎮化水準是不現實的,這就要求從我國國情出發,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城鎮化水準,發展小城鎮要以現有的縣城和少數在建制的中心鎮為重點,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防止盲目鋪攤子。四是推進城鎮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改革、發展和穩定等多方面,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至少應當把握幾個原則:不能照搬別國的模式;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協調發展;要在實踐中充分尊重廣大群眾的首創精神,鼓勵創新、鼓勵發展;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善待農民。(記者 楊良敏)

中國經濟時報 2003年9月15日


城市化的關鍵是市場化
汪光燾:城市化須研究五大問題
城市化所面臨的挑戰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如何邁進城市時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