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必虎:振興旅遊業 應補上危機管理課

災害過後的適當時間內,旅遊業“降價促銷”是正當手段;國內旅遊市場的整體恢復可能要等一年時間

記者:非典過後,國內旅遊業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降價促銷”。一些旅遊項目降至非典前的五折、三折,有些景點甚至免費開放。這會不會影響到旅遊項目的品質,最終使消費者受損?

吳必虎:在遭遇到非典這樣嚴重的災害之後,曾經發生過疫情的地區為了重振形象,恢復遊客信心,以低於成本價的方式作為旅遊目的地行銷手段是可以理解的。不僅我國內地,東南亞、加拿大、我國的台灣、香港地區都採取了類似做法。不過,這種方式不可能持久,如果過兩三個月還這麼做,就有點惡意競爭的嫌疑了。另外,對一些小旅行社而言,如迫於競爭壓力勉強支撐,恐怕就會以犧牲旅遊項目的品質為代價了,最終損傷的還是消費者的利益。

記者:您認為國內旅遊市場的整體恢復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吳必虎:根據以往經驗,一個國家或地區如果遭遇到戰爭、恐怖襲擊、自然災害、流行病等危機,旅遊業的振興一般都需要半年到一年半的時間。我認為,國內旅遊市場的整體恢復可能要等一年時間。具體來説,省內旅遊在“十一”之前基本可以恢復;跨省旅遊在“十一”黃金週期間基本能恢復到去年同期水準,但原本預計年度旅遊業10%的增長率則無法保證;入境遊要想恢復到以前的水準,大概需一年到一年半左右。

振興旅遊業,政府應承擔更多責任;非典提醒我們,我國旅遊業迫切需要注入“危機管理”意識

記者:在等待市場回暖的過程中,政府和企業應分別承擔起什麼責任,採取哪些應對措施?

吳必虎:我國旅遊業的行業組織力量比較薄弱,和歐美國家比起來,政府應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受到此次非典影響的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政府都出臺了對旅遊業的優惠政策,或由政府出面在國際上進行形象宣傳。我國內地是受影響最大的地區,尤應加大這方面投入。如果我們等待旅遊業依靠自身力量恢復,一來時間較長,二來國際旅遊市場的“蛋糕”是固定的,我們不主動出擊,其他國家和地區——如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就會佔去更多的份額。

在此次受非典影響的行業中,包括交通、酒店、景點等周邊産業在內的“大旅遊業”受損最為嚴重。以往旅遊業每年都給國家創造高額利稅,提供眾多就業機會。在它遭受挫折時,政府也有責任提供必要的幫助。這樣,旅遊行業不用完全依靠削價競爭來重振旗鼓,品質和信譽也有了更多保障。目前振興旅遊業最關鍵的問題是“錢”從何處來。中央財政在這方面可加大扶持力度,採取增加財政預算,適當延長“旅遊企業免交營業稅”的政策期限,或返還旅遊企業往年部分所得稅等方式。

記者:雖然非典是前所未聞的危機,但也有一種意見認為,旅遊業此次遭受重創,和國內旅遊企業小、散、弱的現狀也有一定關係。您覺得從這次危機中,旅遊行業自身應吸取哪些教訓?

吳必虎:和一些國際大企業相比,我國的旅遊企業的確存在著小、散、弱的現象,但在這次危機中,靠著大家同舟共濟的精神,國內有90%的企業都扛了過來;而在歐洲的一些國家,專門做亞洲市場的旅遊企業超過50%都倒閉了。不過,非典也暴露出我國旅遊行業危機意識比較差的弱點,提醒我們迫切需要補上危機管理這一課,而且最好從大學教育抓起。

國內旅遊企業需做大做強,以適應日益激烈的競爭。不過,對國有大企業的重組改造還是要遵循市場規律

記者:目前在國內,人們好像更熱衷於城市周邊遊、自駕車旅遊等戶外休閒方式。針對這一趨勢,旅遊行業如何應對?

吳必虎: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準和人們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大自然直接接觸的戶外運動、休閒等必然會越來越受青睞。非典促使人們在旅遊中更加關注健康、衛生和生態問題,對旅遊心理産生了比較深刻的影響。

針對這種變化,旅遊企業除花更多精力做好旅遊接待外,還可以涉足觀光農業、主題公園等,也可以把旅遊與郊區景觀房地産開發相結合。值得注意的是,旅遊市場既有多元化需求,又有專業化趨勢。

一方面,實力雄厚的旅遊企業産品不能太單一,不能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另一方面,實力薄弱的旅遊企業如找準專攻的方向,比如專做老年人旅遊市場的開拓,也會有不錯的發展前景。

另外,從7月份開始,外資控股或獨資的旅行社就可以在國內申請掛牌。雖然他們的戰略重點目前可能會放在商務旅遊和對大企業集團的旅遊批發上,和我國目前旅遊企業主營觀光旅遊的業務衝突還不大,但這同樣意味著日後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國內旅遊企業需要加快發展步伐,做大做強才能和人家競爭。不過,我認為,對於國有大企業的重組和改造最好還是遵循市場規律,政府或企業方面都不能單純追求總資産和規模,而忽略資産利用率和經營水準。

連結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中國旅遊業遭受非典重創,預計全年旅遊總收入將減少2768億元。

在旅遊業中,“危機”的範圍很寬,大到突遇恐怖襲擊、自然災害,小到飛機誤點、遊客摔傷,都是考驗企業或員工應對能力的時候。危機管理包括危機發生前的預警、危機中的應對和危機過後的處理。如果在危機發生之前,能通過氣象、統計、海關等多部門的統計數據進行及時有效的分析,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有所預計和預防,就可以爭取到寶貴的時間,把危機帶來的損失盡可能地降低。當然,這對我國旅遊行業的網路資訊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世界旅遊組織表示,對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依然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中國到2020年建成世界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國家和第四大客源輸入國家的前景沒有改變。 (劉莉莉)

人民日報 2003年8月18日


受非典影響 中國旅遊業今年損失2768億元
走出非典陰影 中國民航業迎來全面復蘇春天
中國啟動旅遊業恢復振興計劃 2005年將全面恢復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