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新東北肩負怎樣的使命

  上周,東北成了全國最“熱”的地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東北之行,引出了振興東北、再造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的話題。

  “第四增長極”是相對於已有的環渤海灣、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經濟區域而言的,近20年來,作為牽引中國經濟的發展“動力火車頭”,這三大經濟區域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顯而易見。

  人們希望,振興東北計劃能夠為中國再造一個“動力火車頭”。但新東北意義僅僅是“動力火車頭”嗎?在談到中央為何在此時聚焦東北時,東北一經濟學者這樣評價:“一個國家某一時期的經濟發展要靠特殊的因素來拉動,現在中央把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和西部大開發相提並論,顯然賦予了其重要的歷史使命。”

  那麼,新東北究竟肩負著怎樣的歷史使命?

  其一,從探索資源型經濟轉型之路開始,徹底突破舊有的計劃經濟模式。

  一直以來,依仗豐富的自然資源,東北地區一直在中國工業經濟中擔當著重要角色,也因此是計劃經濟色彩最濃厚的地區。歷經多年發展,該地區資源優勢逐漸弱化、國企後勁不足,又因在計劃經濟模式中浸淫過久,因循守舊,裹步不前。

  轉型發展是惟一齣路。可拿什麼轉?怎樣轉?這並不是説像轉換電視機頻道一樣,轉換一個産業就可以改變現狀,機制的轉換是首要現實問題。它包括市場經濟的觀念確立,政府指導經濟的宏觀思路改變,諸如社會保障體系等一類服務經濟的微觀體制完善……目前全國資源型城市有400多座,其中,資源枯竭型城市佔20%左右,且大部分在內地,轉型突破較難。如果東北地區能在資源型經濟轉型之路上探索出一條新路,其成功經驗的有效推廣,可以幫助內地的許多資源型城市儘快從困境中走出來。其經濟帶動作用,也就不僅僅是東北一地。

  其二,成為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平衡力量,促進區域經濟優化。

  今年以來,長三角與珠三角之間互為目標,你追我趕,不斷調整著區域經濟的目標定位,使之更符合各自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特點。兩地在區域經濟發展和區域經濟作用上的新一輪較量,也在不同程度上推進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比如,最近長三角在人才、交通、旅遊等一體化運作上推出了一系列舉措,而珠三角則借CEPA東風,描畫大珠三角的未來。

  有競爭才會有發展,有了新東北的加入,中國東部沿海4大經濟區域競爭難免升級,從地域而言,環渤海灣首先就面臨如何加速發展的壓力。就在溫總理髮出“振興東北”聲音後不久,東北地區已積極行動———遼寧開始規劃包括瀋陽、撫順、本溪等6城市在內的瀋陽經濟區,黑龍江提出打造中國“COOL”省的旅遊形象,吉林則確定以長春為中心,聯合吉林、四平、松原、遼源地區各市,建立吉林省城市化發展的“三角洲”地區。相信只有在這樣的競爭之中,4大經濟區域才能不斷地強身健體,各區域經濟運作品質才可能得以提高。

  其三,給民間資本創造更多的活動空間,推進民間資本跨區域流動。

  新東北要發展,資金支援是不可缺少的一環。而溫總理在“振興東北老工業”會議上已明確表示,要“用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新路子”。顯然,像過去那樣伸手向國家要項目、要資金的舊思路已經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以開放的心態,向市場要資金。

  目前,東北各省都在加速國企改制,為民營資本創造更廣闊的空間。這對眼下擁擠在蘇浙滬等地房地産市場上的民資,以及躲在銀行裏的鉅額社會資金,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在新東北再造過程中,能夠有效地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讓民間資本滲透到各領域中去,活力涌現,這將是中國經濟發展之福。

  總之,不管以怎樣的角度來切入,新東北的發展戰略,理應和這些使命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新東北才可能和環渤海灣、長三角、珠三角一起,在中國東部沿海從北到南將形成一條舞動的經濟巨龍,與西部大開發互動,推進中國經濟走得更快、更穩健。(郝洪)

       《國際金融報》 2003年8月12日


中央啟動“振興東北”戰略 現在闖關東時機已到
溫家寶:要用四“新”加快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溫家寶: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是歷史任務
中央今日召開決策會議 振興東北將列為國策
丁石孫:東北地區老工業體系改造將為全國提供思路和經驗
大連吸引臺商投資高居東北各大城市之首
溫家寶: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調整改造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