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中國何以成為國際反傾銷最大受害者

    提要:中國已經成為當今國際反傾銷制度的最大受害者,1996年至今,連續7年成為世界反傾銷頭號目標國。造成這一問題根本原因是貿易保護主義作祟,此外,多年來中國企業應訴積極性不高,在市場競爭中仍然過度依賴價格策略也容易授人以柄。中國必須多管齊下,在國際反傾銷博弈中奪回主動權,為中國出口商品爭取盡可能公正的“競技場”。

    日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通過肯定性初裁,認定有“合理跡象”表明過去兩年裏從中國進口彩電的急劇增長已經對美國國內相關産業構成“實質性損害”,要求對從中國進口的彩電進行進一步的反傾銷調查。

    中國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就此表示,中方對此非常關注。中方認為根據中國彩電出口的實際情況,很難得出給美國同類産業造成損害的論斷。美國在對中國彩電進行的反傾銷調查中,按第三國價格作為參考價格,這種做法違背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15條的相關規定,對中國彩電行業是不客觀、不公正的。

    從1980年名列世界第二十六大出口國到2002年名列世界第五大出口國,中國出口額從181.2億美元上升到3255.7億美元,佔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從0.9%上升到5.1%。

    與此同時,反傾銷對中國外貿正常發展的掣肘也日益明顯。中國出口商品遭受外國反傾銷措施的堵截,始於1979年9月歐共體起訴中國傾銷糖精和鬧鐘;隨後,針對中國産品的反傾銷案迅速上升,從毛巾、棉布等勞動密集型産品到各類附加值較高的機電産品,幾乎所有中國出口商品門類都未能倖免于“傾銷”指控。

    中國已經成為當今國際反傾銷制度的最大受害者。據原國家經貿委産業損害調查局的一份報告,截至2002年10月底,已有33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約544起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涉及中國出口商品,涉案商品4000余種,影響中國出口約160億美元。1996年至今,中國已經連續7年成為世界反傾銷頭號目標國。中國之所以成為國際反傾銷的最大受害者,根本原因是貿易保護主義作祟,近20年來中國出口增長強勁,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在越來越多的領域以一個日益強有力挑戰者的形象出現在國際市場上,進口國競爭産業對此恐慌不已。

    而反傾銷之所以成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勢力遏制中國出口貿易的最常用工具,一方面是因為反傾銷措施標榜抑制破壞性價格競爭,維護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因而貌似“公允”;而且實施過程相對機動靈活,無需如傳統的關稅壁壘那樣經過議會審議並接受國際協定約束,行政部門自身就可以“搞定”一切;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被美、歐等發達國家視為“非市場經濟體”,中國的貿易夥伴國在對華反傾銷案件中通常使用替代國方法計算中國出口商品的“正常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便利地塞進貿易保護主義的“私貨”。

    替代國方法因其不科學、不公正,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就不斷遭到經濟學者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質疑。在當前的輸美彩電反傾銷案中,美國選定印度為中國的替代國,從而計算得出中國彩電傾銷幅度為84.17%的結論,實際上印度彩電工業至今壟斷程度相當高,生産規模很小,而中國是全世界家電第一生産大國,包括電視機工業在內的整個家電産業市場化進程起步早、程度高,競爭之激烈在全世界也不多見。

    此外,多年來中國企業應訴積極性不高,外國廠商一旦起訴,受到的抵制相對微弱,因而中國企業容易成為打擊對象;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企業相對缺乏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心技術,在市場競爭中過度依賴價格策略,也容易授人以柄。

    筆者認為,中國必須多管齊下,包括組織企業積極應訴,消除企業的“搭便車”心理;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整頓出口秩序,消除低價競銷現象;充分利用世貿組織多邊機制解決貿易爭端;等等。此外,中國還應當發展完善本國的貿易報復措施,作為防範外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威懾武器,從而在國際反傾銷博弈中奪回主動權,為中國出口商品爭取盡可能平整的“競技場”。(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梅新育)

     新華網 2003年7月4日


商務部就彩電反傾銷案正與美方交涉
非市場經濟地位影響我國應對反傾銷
中國成美反傾銷主要對象 爭取重要企業地位最關鍵
美對我國彩電進行反傾銷調查
下半年將遭受27項調查 中國成為反傾銷主要目標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