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沫:解讀歐佩克油價政策

    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後,國際石油價格起伏跌宕,歐佩克的油價政策再次引起人們關注。左右美國中東政策的新保守派稱歐佩克是“禍害”,認為歐佩克與美國利益背道而馳,建議在“倒薩”後迅速恢復和增加伊拉克石油生産與出口,以平抑國際石油價格,削弱歐佩克的市場控制能力。仿佛歐佩克仍然是一個不顧一切追求高油價的卡特爾組織。

    事實上,自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歐佩克的國際油價戰略早已發生了顯著變化,從主張高油價轉向尋求國際油價的穩定。80年代中期,歐佩克的成員國就開始深刻認識到,過高的石油價格雖然能夠一時增加石油輸出國的收入,但從長遠來看,也會導致世界經濟的衰退和石油需求的下滑,替代能源的加快發展對石油能源地位的削弱,以及非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的崛起和歐佩克國際市場份額的喪失。美國、歐洲國家和日本從20世紀70年代起逐步建立起戰略石油儲備,也是高油價政策的後果。目前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達6億桶,國際能源機構26個成員國的儲備相當於其114天進口量,對過分提高油價的政策形成了有效威懾。油價過高的這些後果對於石油輸出國的長遠利益和歐佩克的市場控制力都具有長期不利影響。

    因此,歐佩克成員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已經基本達成共識,認為國際油價應當被維持在一個石油輸出國和進口國都能夠接受的相對穩定的水準,並且在這種新觀念指導下,從1986年開始正式告別高油價政策,轉而實行以低油價擴大市場份額的新戰略。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的時候,歐佩克為了防止國際石油價格的大幅度上漲,甚至暫時取消對成員國的配額限制,通過開足馬力生産,滿足國際石油需求。2000年,歐佩克又提出了穩定油價的新標準,把歐佩克所有原油價格保持在每桶22—28美元作為指導産量調控的價格目標,決定當油價連續20個交易日超出這一價格範圍的時候,就以調整産量的方式對市場進行干預。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後歐佩克採取的油價政策表明,這種政策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2002年12月,美國對伊動武的威脅有增無減。伊拉克原油日産量為240萬桶,原油日出口量為200萬桶。如果伊拉克因戰爭而中斷石油供應,就意味著世界石油市場的原油日供應量將再減少200萬桶。加上當時委內瑞拉發生的石油工人大罷工造成其石油供應的基本中斷,使得人們對國際市場原油供應可能出現的短缺擔心,國際石油價格一路走高。這導致油價暴漲。2003年1月3日,歐佩克油價攀升到每桶30.83美元。到1月7日歐佩克油價已經連續15個交易日超過每桶28美元。在這種情況下,歐佩克1月12日在維也納召開特別會議,決定將石油日産量增加150萬桶,即從2月1日起,將不包括伊拉克在內的10個成員國石油日産量最高限額從2300萬桶提高到2450萬桶,以穩定世界原油價格。

    在隨後的一個多月裏,油價雖然沒有繼續暴漲,但一直維持在每桶33—34美元左右的高位。歐佩克是否繼續提高産量以平抑價格面臨著新的考驗。歐佩克的成員國一般判斷,雖然當時的原油價格超過歐佩克調控範圍的高油價,但這主要是極度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造成的不確定性帶來的。目前的原油供應能力是足以滿足市場需求的,國際石油市場並沒有出現真正的供應能力短缺。

    據歐佩克估計,今年一季度的歐佩克成員國的實際原油産量為2640萬桶/日,超過預期市場對歐佩克原油需求100萬桶/日。3月份歐佩克原油産量(包括伊拉克)接近2800萬桶/日,而對歐佩克的原油需求不足每日2300萬桶。即使戰爭導致伊拉克全部石油供應中斷,甚至導致科威特暫時減産每日70萬桶,國際石油市場上的原油供應仍超過需求約200萬桶/日。委內瑞拉的大罷工已經基本結束,石油生産正在恢復。每年國際石油需求發生季節性下降的第二季度即將到來。特別是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經濟復蘇乏力或增長微弱,使其石油需求難有顯著增長。這些因素都可能直接導致居高不下的國際石油價格轉為下降。

    目前,歐佩克重申確保市場穩定和充足供應,並密切注視今後市場動向,一旦有必要將迅速採取適當的行動。3月11日,歐佩克第124次部長會議決定,保持該組織目前日産2450萬桶原油的生産限額不變,沒有盲目地繼續通過增加産量下壓石油價格。這一措施只不過是歐佩克根據對市場前景判斷採取的審慎措施,並不意味著其穩定市場價格戰略的改變。維持國際石油市場的價格相對穩定仍然是歐佩克油價政策的既定方針。(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 陳沫)

    

    人民日報 2003年4月10日


全球石油價格走勢及影響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