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為手機單向收費三辯

      北京郵電大學闞凱力教授是最近一段時間頗受關注的電信專家之一,他關於電信改革的觀點屢屢成為爭論焦點。2月27日,他又在《南方週末》發表了一篇態度十分明朗的文章——《支援移動降價,反對單向收費》。第一眼看到這個標題時,我還以為是電信主管部門的聲音呢。

      3月3日,《中國青年報》以圖片的形式報道了海南移動和聯通先後推出的變通單向收費業務。我的第一反應是,看把運營商們逼成啥樣子了。第二反應則是,專家的觀點其實也不能代表市場的方向。

      關於手機單向收費,我已寫過不止一篇文章。現在仍想以一個手機用戶的角色,為單向收費而與專家三辯。

      一,資費下調與單向收費並不矛盾。

      闞先生預設了兩種資費方案,讓用戶去選擇。一種是,移動的主叫方和被叫方都由目前的每分鐘4角降為2角;一種是主叫方每分鐘8角(替被叫手機出了4角),而被叫方不付費。然後説,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第一種方案。他的結論是,在呼籲手機單向收費的背後,實際是要求移動通話費下降,而不是僅僅把雙向收費改為單向收費。

      我想説的是,首先,闞先生的兩個假設是矛盾的,或者説是個圈套。既然雙向收費時每分鐘的通話費可以降到2角,為什麼單向收費時每分鐘就應該是8角而不是4角?

      其次,資費下降與單向收費並不是二者必居其一的關係,人們希望雙改單,最終目的之一是資費下降。如果與消費者頂牛,以收費翻番為條件來實施雙改單,那就失去了最起碼的誠意。

      二,主叫方應該被視做消費行為的責任人。

      闞先生認為,對於絕大多數用戶來説,有的情況下更願意打電話,有的情況下更願意接電話,甚至在很多情況下雙方對通話的需求相近;更何況,被叫方在看到顯示的主叫號碼之後,也完全有權選擇接電話或不接電話。他因此得出結論:從總體平均的統計學角度看,惟一合理的就是認為主叫方和被叫方的使用價值相同,即“行動通訊的雙向收費方式天然合理”。

      我相信,手機用戶之間的正常通話,實現了雙方的共同方便。但是消費者之間的共同方便,並不是運營商雙向收費的理由。一方面,接電話的時候,人們不會首先想到費用問題,而是會有什麼事情;另一方面,被叫方雖然有接或不接的權利,但如果他記不住所有熟人的電話,或者堅信生人不會給他打電話,他就不能根據來電顯示做出選擇。

      其實,不管使用價值是不是相同,主叫方總是需求的主動者,應該被視做消費行為的當然責任人。就像朋友之間請吃一樣,雙方都滿足了,但商家並沒有權利要求他們共同付費。

      三,雙向收費不應成為消化重復建設成本的途徑。

      市話為什麼能單向收費?闞先生説,一是資費水準比較低,二是基本上都是壟斷經營。因為行動通訊是高度競爭業務,不具備這兩個基本條件,所以他説,一旦實行單向收費,就會導致兩個結果:首先,大量用戶不願意打電話,而只等著接電話;第二,運營商之間的互聯互通關係,將進一步惡化。

      我的第一感覺是,看你把消費者想成啥了?第二感覺是,原來運營商之間的關係不好。我所知道的是,光是一個河西走廊,就埋了6條幹線光纜(見3月3日《中國青年報》)。重復建設的惟一目的,只能想像為圖謀獨往獨來。獨往獨來而不能的時候,就是你收你的,我收我的,雙向收費遂成為“天然合理”。這個推理過程就是,市場競爭導致了重復建設,重復建設選擇了雙向收費。如果是這樣的話,消費者就可以做出判斷:競爭還不如壟斷。

      作為手機的忠實用戶,我想聲明一下:不管是雙向收費還是單向收費,一,我都不會停掉我的手機;二,也不會只等著接電話而不打電話。但是,這種心理也絕不能被當做為“雙向收費”的賭注一押到底。 (尚德琪)

    中國青年報 2003年3月5日


江南時報:手機單向收費的傳言和民意
信産部:手機單向收費的消息不屬實
吳基傳笑談手機單向收費
行動通訊單向收費:還在論證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