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打嘴仗”:經濟增長為何物價低徊?

    經濟高速增長,物價為何卻持續低位運作,在日前召開的“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高層研討會”上,經濟專家們紛紛為這一令人不安的矛盾現象求解,不過,專家們意見不一。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激增的生産力沒能及時消化。林毅夫説,如果供給增加,需求保持原來的增長速度,物價就會下降。近年來,國內需求雖然在增加,但是遠低於供給增加的速度,因而會出現物價下降和國民經濟高速增長並存的現象。為什麼供給激增?主要是因為我國從1992年開始,出現了連續五六年快速的投資增長。在“六五”時期,投資增長的速度是每年19.5%,在“七五”時期,每年為16.5%,可是,到了“八五”期間,我國投資增長每年平均達36.5%,連續5-6年積累下來,整個國民經濟生産能力增加兩倍甚至更多,當時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增長都是100%。按照固定資産凈值來計算,在國有企業部門,1995年年底與90年代初相比,生産能力凈值從100%增加到273%,提高了173%。這段時間裏,新的投資裏包含新技術,生産能力的增長比固定資産凈值的增長快,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的增長比國有企業快,而且,1992年以前外資進入中國,從來沒有超過固定資産投資的5%,1992年之後一下提高到12%-15%,甚至更高。投資大幅增長導致了1997年以後生産能力大於需求,從好的方面來講,我們告別了短缺經濟,但是從壞的方面講,我國出現了幾十年來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什麼東西都過剩的情形。生産能力突然猛增,雖然消費和投資需求增長較快,還是沒有辦法消化來自生産能力的存量,尤其是積極財政政策下,生産能力仍在增長,所以物價5年來都是負增長。從這種意義上講,如果現在這些過剩的生産力,不能及時消化掉,未來幾年,物價還會繼續走低,甚至還會出現負增長。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則認為,應該看到幾年間物價下降的不同,1996-1998年間,投資過大,外債過多,投資需求緊縮,是真正的通貨緊縮,而1999年物價開始上升,2001年和2002年的通貨緊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術進步、效率改進、品質改進等一些因素導致的,生産率提高,成本降低是導致價格下降的重要因素。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常務副秘書長王建表示,目前高速經濟增長之下的價格走低是因為國內需求不足,出口好一些,通貨緊縮壓力就小一些,出口差一些,通貨緊縮壓力就大。現在城鄉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例下降很快,這是因為二元結構問題導致城鄉差距擴大。需要通過城市化來解決。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則表示,加入WTO以後,關稅壁壘逐漸打破,一些國際價格低於國內價格的産品的進口也是導致物價下降的因素之一。

    國家資訊中心宏觀部范建平説,應該從全球視角來透視中國物價走低的問題。經過多年的通貨膨脹的大週期以後,世界可能要進入較長時期的通貨緊縮。物價下降由這樣一些因素引起: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使得産業轉移,向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家轉移打擊了導致物價上漲的力量。其次,導致通貨膨脹的因素之一是壟斷,而近年來,民營化趨勢席捲了全球諸多國家,壟斷逐漸打破。第三,凱恩斯主義盛行的時候,很多國家常常運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導致通貨膨脹,現在這種情況越來越少。第四,新技術帶來新能源,石油等自然資源稀缺性物價上漲減弱。范建平説,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導致世界性的物價下降,中國的情形是世界通貨緊縮趨勢中的一個反映。

    關於未來價格走勢,專家們也意見不一,有專家認為可能會出現適度價格上揚,但也有專家表示未來幾年恐怕還要持續走低,甚至應該為真正的典型意義的通貨緊縮做準備。不過,雖然專家們存在很多分歧,但都表示,經濟持續增長與物價持續低位徘徊之間的反差值得關注。(楊金瑞 王佳航)

    北京青年報 2003年2月19日


國家資訊中心:2003年物價水準將適度上漲
戴根有:物價下降原因有三
當前物價運作分析
及明年走勢預測
李揚:全面認識物價下跌趨勢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