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第一産煤大國為何還要進口煤炭

    我國是世界煤炭第一生産大國和第二齣口大國,2002年煤炭産量近14億噸,出口煤炭8384萬噸,創匯25.3億美元。然而耐人尋味的是,去年我國的煤炭進口達到1081萬噸,比上年增加3倍多,進口用匯3.3億美元。

    海關的統計表明:進口煤炭的省份主要是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進口的品種主要是動力煤,也就是用來發電的燃料煤;進口來源國主要是澳大利亞、越南、南非和俄羅斯。去年1至11月,廣東口岸進口煤炭331.5萬噸,同比增長24.6倍。其中從澳大利亞進口156.77萬噸,價值5446萬美元,而上年同期僅進口12.4萬噸,價值495萬美元;從越南進口114.3萬噸,價值2568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15倍和402倍。從南非、俄羅斯分別進口了40.7萬噸和9.9萬噸,而這兩個國家上年並沒有向中國出口煤炭。

    作為世界上産量最大,煤炭品種齊全的第一産煤大國,為什麼還要進口煤炭呢?

    有關權威人士分析説,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大了對電力的需求,動力煤的需求直線上升。這些地方的發電廠之所以不用國內煤炭,而從國外進口,最重要的因素是運輸問題。北煤南運比從國外進口還要貴。一個火車專列只能運幾千噸煤,而一艘萬噸貨輪少則兩萬噸,多則十萬噸,運輸成本比國內火車還便宜。

    國際市場煤價低迷,也是進口煤炭成倍增加的一個原因。去年從廣東口岸進口的煤炭,均價約為每噸29.55美元,比上年的38.66美元下降了23.6%。加上運費、3%的進口關稅和13%的增值稅,進口煤炭仍比國內煤炭價格有競爭力。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第一大煤炭出口國,前些年投資建設的一些大煤礦已經形成生産規模,對世界煤炭市場造成了巨大衝擊。日本、南韓以及一些東南亞國家由於經濟疲軟,動力煤需求增加不大;我國由於經濟迅速發展,煤炭需求增長很快,而國內煤炭價格又在上升。這一升一降,加上進口煤品質的穩定性又更有保障,於是沿海一些發電廠的目光自然轉向了國外市場。

    目前我國每年用於發電的動力煤在6億噸以上,進口所佔的比例只有六十分之一;去年出口煤炭8000多萬噸,也遠比1000多萬噸的進口高得多。但是要看到,國外煤炭企業早已對我國這個世界第一用煤大國虎視耽耽。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對國外煤炭的市場準入更加寬鬆,國內煤炭企業面臨著進口煤炭的激烈競爭。

    由於乾旱少雨,目前全國主要水庫蓄水普遍低於正常水位,一些水電站蓄水低於往年,今年全國的水電發電量可能減少,缺口只能由火電補充。有關部門預計,今年我國全年發電用煤將增加5000萬噸以上。去冬以來,由於發電用煤緊缺,一些電廠不能正常運作,一些地方已經頻頻出現電力告急。

    一方面國內發電廠用煤緊缺,一方面國外煤炭企業虎視耽耽,如果國內的煤炭企業不在價格和品質上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勢必有更多的進口煤炭進入國內市場。在這種嚴峻形勢下,國內煤炭企業如何提高産業集中度,實現規模經營,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已經成為一個十分緊迫的課題。(張毅)

    新華社 2003年2月12日


煤炭工業:結構調整要有新思路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