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金融專家稱:中國外匯儲備暗藏風險

    編者按:中國人腰包裏的外幣越來越多。據統計,1993年底國家外匯儲備只有212億美元,2002年底已經超過2800億美元,僅次於日本而位居世界第二。10年來,中國國際收支狀況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已經引起了全球關注。中國外匯儲備是否存在過剩?美元匯率動蕩是否會導致中國外匯儲備成本過高?本報駐聯合國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華爾街金融專家。

    家中有糧,心中不慌

    外匯儲備是每個國家維持國際收支平衡的基礎。通常影響外匯儲備的有兩個因素,一是對外貿易,二是外國投資者的直接投資。出口增加,直接投資增多,外匯儲備就會增加。資料顯示,中國2002年外匯儲備較上一年增加了742.35億美元,增長率高達35%。這主要是因為中國2002年出口快速增長,進出口總額超過6000億美元,貿易順差接近300億美元,而且外商直接投資增長迅速,全年實際使用外資超過500億美元。

    高額外匯儲備是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發展良好的結果,也是中國經濟運作健康的標誌。中國有句俗話,“家中有糧,心中不慌”。國家的錢多了,制定和實施經濟政策的選擇也就多了,並且有助於防範貨幣貶值,從容應對突發的金融風險,有利於吸引外資。適當規模的外匯儲備,還能提高中國的對外融資能力,降低境內機構進入國際市場的融資成本,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此外,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外匯公開市場操作,收購外匯,投放基礎貨幣,也支援了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加了貨幣供給,有利於緩解通貨緊縮的壓力。

    摩根斯坦利全球首席經濟師羅奇認為,鉅額外匯儲備使中國的外匯政策具有了相當的自主性,使中國能夠更從容地實施宏觀經濟政策,不會受到短期國際外匯市場動蕩的影響。有了這樣的儲備,中國也不會被迫急著去調整匯率。

    亞洲投資者扛著美國赤字

    但鉅額外匯儲備也蘊涵著風險。從事金融信用諮詢工作的旅美專家李振勤指出,中國外匯儲備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産,特別是大量購買了美國債券。據統計,中國擁有大約809億美元美國債券,是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持有者。而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是與人民幣國債的增長同時進行的,這相當於一個資本由中國流向美國的過程:政府以發行國債的形式向老百姓借錢;將人民幣形式的資金以貿易或金融兌換方式轉換為外匯儲備(特別是美元);以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債券。實際的效果就是中國人在省吃儉用的同時,給美國人貸款。

    鉅額美元儲備並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據美國媒體估計,目前有來自世界各中央銀行儲備的約7270億美元,以多種形式“存放”在美國。特別是亞洲國家由於有儲蓄傳統,且大多為出口導向型經濟,從而導致了相當高的美元儲備。

    美國的貸款型經濟與亞洲的儲蓄型經濟正在形成互補,相互的依賴在不斷加重。美國貿易赤字高達4000多億美元,經常項目的赤字也達到了國內生産總值的5%。美國經常項目的鉅額赤字實際上是靠全世界的投資者、特別是亞洲的投資者扛著,這種情況過去還很少見。羅奇認為,美國的主要問題就是儲蓄數量不足,無法滿足國內經濟運轉的需要,所以美國必須從國外尋求資本投資,這就造成了經常項目赤字。

    全球經濟結構由此呈現出一個怪圈:美國人腰包裏現金短缺,就只能給賣他們東西的人多打“欠條”,依賴別國向美國出口的貿易贏余來買更多的美國債券、股票,美國經濟才能保持正常運轉。但這麼一來,發展中國家也就把辛辛苦苦賺來的財富,又給了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為美國提供著廉價的資金。

    過分依賴出口影響持續發展

    路透社的分析認為,亞洲國家外匯儲備越多,也就越擔心美元貶值,擔心自己的貨幣升值,對出口造成不利,因此又會更多地增加美元儲備,購買美國的債券。正是由於這個怪圈在作怪,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出口競爭也在不斷加劇。每個國家都希望賺取更多的出口贏余,而美國和歐洲市場又是有限的,其結果是産品價格繼續下降,美國越來越難以減少貿易逆差和經常項目的赤字。而在這個時候,中國等亞洲國家的外匯儲備卻在增加,對出口的依賴越來越重,經濟發展的動力有可能會失去平衡和持久力。還應該看到,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媒體頻頻發出“中國輸出通貨緊縮”的聲音也與這個背景有關。而這個怪圈不破,全球持續發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在發行人民幣國債購買美元債券的一借一貸之間,潛在的利率損失也不容忽視,最終的實際收益可能是負數,造成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成本太高。一些專家還指出,持有鉅額美國外債有利也有弊,特別是要承擔一定的政治風險,美國的反華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不斷攻擊中國在安全和經濟上對美國構成了威脅。

    外匯儲備到底多少最好?目前國際上並沒有一個簡單而又普遍適用的衡量標準。外匯儲備的增加對一個國家來説是好事,對另一個國家則未必是好事;在某個階段是好事,在另一個階段就未必是好事。只有放在全球經濟的大背景加以認識,才能正確把握。日本就是一個例子。日本曾經用高外匯儲備換取日元的貶值,帶來了高速的經濟增長。上個世紀90年代初,日本不增加外匯儲備造成日元升值,日本經濟從此一蹶不振。即使後來增加外匯儲備、匯率降低也沒有出現轉機。截至2002年7月底,日本外匯儲備已高達4531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日本現象”表明,在全球經濟低迷時期,儲蓄型經濟的弱點就會表現得更加突出,就會更加依賴出口,依賴像美國那樣的貸款型經濟。國際上許多專家都認為,這也是中國現在應該認真注意的一個問題。

    擴大內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目前看來,亞洲經濟表現相當不錯,通貨膨脹率很低。摩根大通的外匯專家馬克姆認為,因為利率低,亞洲國家為高額外匯儲備付出的代價相對來説也就比較小,這是亞洲國家與拉美、東歐國家存在根本不同的地方。但現在的主要問題是,美國經常項目的赤字不可能長久維持,所以他們得出一個結論:亞洲必須更多地消費。實際上,全球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要看亞洲的消費能不能增加。擴大內需、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是突破全球貿易怪圈的關鍵。新加坡貿易及工業部長楊榮文不久前就表示,亞洲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正在努力刺激消費。

    記者接觸的華爾街人士也認為,中國外匯儲備的增加從總體上看是件好事,但重要的是不要把儲備增加看作是一個目標。外匯儲備的多少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好外匯。正像許多中國經濟學家所強調的那樣,中國的當務之急是要發揮大量的人民幣儲蓄和外匯儲備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建立將儲備轉化為投資、將資金轉化為資本的新機制。如增加對民營企業的美元貸款,並輔以政策支援,推進中國有競爭力的企業“走出去”;成立美元技術創新基金,支援國內企業加強與跨國大公司的技術合作和開發;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促使更多的人民幣儲蓄和外匯儲備向資本市場流動。另外,中國還要利用外匯儲備增加石油等戰略性物資的儲備。

    有專家認為,中國內需不足,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外需拉動,中國現在只能通過增加外匯儲備,間接支撐匯率體制。但這種情況與中國實際的經濟總量和經濟能力,及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都是不相稱的。一是中國的實力已經很強,一是中國又要增加外匯儲備,不願讓人民幣升值,很矛盾。中國應當適當放寬人民幣的浮動範圍,通過適當的增值來刺激進口。

    李振勤説,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自身的需求很大,但那麼多外匯又只能儲備起來,從長遠看,這不利於發展。如果能夠鼓勵企業有針對性地多引進一些設備和技術,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雷曼兄弟銀行交易經理江平認為,為避開風險,中國應分散儲備,也就是不要把儲備都壓在美元和美國債券上。美元兌歐元的匯率在過去的一年裏幾乎下跌了15%,這已經造成了損失。此外,除了應進一步擴大內需外,還應制定更積極的對外投資戰略,用好外匯。(丁剛)

    

    《環球時報》 2003年01月13日


我國外匯儲備可望突破2800億美元意味著什麼?
中國外匯儲備的疑惑 多還是少
邱曉華:中國外匯儲備並未過剩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