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經濟重新定義經濟生活

    ●記者張立棟

    ○南開大學虛擬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劉駿民

    □虛擬經濟是以資本化定價行為為基礎而形成的一套特定的價值關係。它的基本特徵是其價格不是由成本支撐的,是由人們的觀念和信心支撐的

    □虛擬經濟不一定只出現在金融領域,儘管金融領域幾乎完全可以看作是這樣一種具有強烈波動性質的價值體系

    ●對虛擬經濟人們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對它的定義也相當不一致。但是,絕大多數人使用“虛擬經濟”一詞是相對於“實際經濟”而言的。對“虛擬”一詞的理解多數也是將其看作是“不存在”或“虛幻”的。在國外也有一些類似的研究,如德魯克,他用“符號經濟”與“實際經濟”相對應,並認為,在當代,“符號經濟”已經在決定著“實際經濟”了。

    ○如果概括地為“虛擬經濟”下一個定義的話,虛擬經濟是以資本化定價行為為基礎而形成的一套特定的價值關係。它的基本特徵是其價格而不是由成本支撐的,是由人們的觀念和信心支撐的,在運作過程中表現出很強的波動性。

    資本化定價方式是虛擬經濟的行為基礎,資本化定價方式與成本定價方式不同,前者是觀念支撐的價格系統,而後者是成本支撐的價格系統。成本支撐的價格系統在沒有貨幣因素干擾的情況下,隨著技術進步一定呈現出價格下降的趨勢,而觀念和信心支撐的價格系統則沒有價格隨技術進步而下降的趨勢,它呈現出波動性。我們的定義強調虛擬經濟是一種特定的價值關係,就意味著虛擬經濟不一定只出現在金融領域,儘管金融領域幾乎完全可以看作是這樣一種具有強烈波動性質的價值體系。

    ●按照這樣的定義,虛擬經濟中的虛擬二字似乎不具有“不存在”的或“虛幻的”這種脫離實物的含義。

    ○的確如此。按照我的上述定義,並沒有“虛幻的”這種含義。虛擬資本一詞英文為“fic titiou s cap ita l”,而“法人”的英文對應詞是“fic titiou s p e r-son。當我們將所有“資本化定價的財富看作是虛擬資産的時候,並不是説它們是不存在的。在發達國家,僅金融資産就佔人們持有財富的80%以上。誰能將自己持有的股票、債券、儲蓄以及其他資産當作“虛幻的不存在的呢?即使是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也絲毫不能忽視它們的財富性質。它們對人們行為産生影響,從而對整個經濟的影響隨著經濟的虛擬化不斷增大。人們認為虛擬經濟與實際經濟相脫離,我們不是説虛擬經濟是脫離實物的經濟,而是強調其脫離生産成本的意義和脫離産品的價格系統自行變動的意義。

    ●你説虛擬資産不是虛幻的,它們是不是真實的財富呢?

    ○這個問題不但涉及到對財富的定義,也涉及到對整個經濟系統本質屬性的認識。而虛擬經濟理論的出發點恰好就是從對財富性質的認識,從對經濟系統本質屬性的認識開始的。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財富就是資本,而資本不是物,它是一種特定的社會關係,因此馬克思不是將資本定義為資本物,而是透過“物”將資本定義為“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一種特定的價值關係。在他看來,資本主義的生産過程不過是物質生産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的統一,而價值增值過程才是資本主義生産過程的本質屬性。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很自然的可以推論出財富的本質屬性不是物質的,而是價值的。同樣,整個市場經濟活動的本質也不是物質生産過程而是價值增值過程。也就是説,經濟的本質不是物質的,而是價值的,這就是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以及其他一切“産品經濟的本質區別。這樣,我們不是將經濟看作是一個物質系統,而是將其看作是一個價值系統。

    這是虛擬經濟理論的基石或出發點。

    ●虛擬經濟的出發點是將經濟看作是價值系統,那麼它的研究領域如何界定,是不是與金融的研究領域基本重合?

    ○不是的。我們實際是在研究市場經濟中所有資本化定價行為基礎上的一系列特定的現象,當然會包括金融市場。所謂資本化定價,顧名思義是類似投資定價的行為。一項實際投資,投資者是將未來收益折現後與投資的現實成本相比較來決策的。資本化定價也是運用同樣的原則,唯一不同的是它不是實際投資。這就是資本化一詞中“化的含義。它是將投資行為的原則簡化到某種資産的價格確定上。如土地價格,土地沒有成本或基本沒有成本,它是以資本化方式定價的,即將土地的收益與利息率相比較而確定的。股票等金融資産也是一樣。在金融領域資本化定價是最普遍的行為。它當然屬於虛擬經濟的研究範疇,但是,資本化定價的領域還有很多,如土地、無形資産、某些暫時進入資本化定價方式的實物資産等。正是由於資本化的定價行為才使得它們的價格具有波動性,並對人們的心理因素具有絕對的依賴性。研究它們的定價行為以及相關的行為特徵,研究預期對這類市場的影響,研究這類市場的波動性就成為虛擬經濟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

    ●現實經濟生活中,有許多新命題值得探討,我們用原來的經濟理論已經無法有效地對它們進行解釋和推理分析,而虛擬經濟理論的出現似乎已經開始填補起這一理論空缺。它的理論的框架是如何形成的?作為虛擬經濟研究的推動者,您能否談一談這個理論每個方面都有哪些已有的研究和新命題。

    ○虛擬經濟理論不是我們創造的,我們對國外的相關研究做過追蹤,發現有許多理論已經發展和正在迅速發展。只是這些理論多數是單獨或近似于單獨進行的,我們只不過按照我們對虛擬經濟研究領域的界定將它們整合在一起罷了。

    概括的説,虛擬經濟已有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五大方面:虛擬經濟的行為基礎;虛擬經濟的運作特徵;虛擬經濟與實際經濟的關係;虛擬經濟的國際化延伸;與虛擬經濟調控相關的政策。

    第一方面是對虛擬經濟行為基礎的研究。虛擬經濟的行為基礎是資本化定價方式,在西方發達國家對資本化定價方式的研究已經很深入了。這就是對資産定價模型的研究,它正是對虛擬經濟中基本行為的描述。但是,我們仍然需要強調:一、這些研究是從20世紀80年代以後迅速升溫的,而這恰恰是虛擬資産迅速膨脹的時期;二、資産定價模型的理論完全不同於建立在對物質系統研究基礎上的新古典經濟學,後者基本上是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論來説明商品價格決定。第二大方面是對虛擬經濟運作特徵的研究。虛擬經濟運作的基本特徵是其波動性。新古典經濟學實際上是研究實際經濟領域的,它研究的是成本支撐的價格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價格隨著技術進步而呈下降趨勢,邊際收益遞減是一個普遍規律,價格的走勢是收斂的,最終趨於均衡。但是均衡方法不適用於描述虛擬經濟運作,在虛擬經濟中,價格波動過程中通常有邊際收益遞增或正反饋的效應,它使得價格波動不斷加劇,以至於出現暴漲暴跌的現象。第三大方面是對虛擬經濟與實際經濟之間關係的研究,在這個方面典型的理論是泡沫經濟的有關理論。這個理論將實際經濟與虛擬經濟分開,並以實際經濟為基礎來研究經濟泡沫。將以上三大方面已有的研究被整合在一起就可以大致看出一個封閉經濟系統中的虛擬經濟理論框架。

    ●目前在國際經濟領域有許多令人感興趣的話題,如國際間大量的貨幣流動、國際金融交易日益頻繁、一次次的區域性金融危機等等,這些問題是不是都包含在虛擬經濟理論的研究範圍之內呢?

    ○虛擬經濟理論的第四個方面就是對國際經濟關係的研究,我們對國際經濟關係的研究是基於這樣一個理論認識,即經濟系統的本質是價值系統,而價值系統中最重要的就是貨幣和表現為貨幣流的大量資金流動。到90年代末,國際金融交易量已經是國際貿易和實際投資的5倍以上,而外匯交易則是國際貿易和實際投資的60倍以上。顯然,傳統理論將金融看作是為貿易和實際投資服務的觀點受到了挑戰。國際金融哪還是在為貿易服務,它簡直就是通過資金的國際流動在為自己創造利潤。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在90年代頻繁爆發的每一次金融危機中,我們都不難看到國際間經濟關係的主流實際上已經是大量的資金流動了。它們不再是國際貿易和國際實際投資的附屬物,它們正在主宰著國際貿易和實際投資的條件,從而決定著整個國際關係的走向。從價值系統來看國際經濟關係,從資金流動的角度來把握經濟全球化的脈搏正是虛擬經濟理論推廣到國際經濟關係後的必然結果。

    我還要説的一點就是,對虛擬經濟進行調控的有關政策研究也是我們所關注的。例如對於股市,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從來就對政府干預持否定態度,但現實的情況卻不儘然。所以我要説,虛擬經濟不是一個提法,而是一個正在形成的理論體系。

    ●您剛才談到虛擬經濟的理論體系是在前人相關理論基礎上整合而成的,能否舉例談一談虛擬經濟的研究有什麼現實意義,它離我們的生活有多遠。

    ○它的現實意義有許多,但首先是對整個市場經濟系統的理解問題。當這個理解正確了,自然就會産生巨大的實踐效果。比如,根據虛擬經濟的理論認識,整個經濟既然是一個價值系統,那麼把握經濟運作的脈搏就不是主要看實際GDP的多寡,或實際産品産量的大小,而是看資金流量和流向,看其價值量的波動和變化。我們正在設想國民經濟的“資金流圖研究,其基本思想是描述資金流向、流量以及持續時間等。它比列昂節夫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投入産出分析更有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又如,貧富差距的問題。最近有許多研究都表明,貧富差距正在世界範圍內拉大。過去解釋國際間貧富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産品結構造成的,發達國家出口高技術産品,而發展中國家出口初級産品。二者的價格有剪刀差,一些學者稱其為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掠奪。很顯然,這種掠奪在一定意義上是靠高技術支撐的。但我們現靠出口高附加值的産品已經不行了,貧國與富國的差異不是出口産品的差異造成的。這種靠技術支撐的進出口呈現遞減的趨勢。東南亞危機中,大量資金從東南亞流回美國,這些資金的流出使得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立即陷入衰退,而流回美國的資金當然裹挾了高額的利潤。顯然,當代國際間的貧富差距更大程度上與資金流動相關,而資金流動一方面不再緊緊跟隨實際貿易和投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成為國際間貧富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華工商時報》 2002年10月10日


易憲容:911——經濟生活的轉折
北京市民對2001年經濟生活非常滿意
發展虛擬經濟要適度
曾培炎:著力解決經濟生活中突出問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