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控制物價還是解決失業?  
周天勇

    中國與國際上許多國家不一樣的是,政府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設定,宏觀經濟政策和其他經濟政策的出臺,改革的推進,國家法律的頒布,都必須要考慮到中國人口眾多、就業壓力巨大這樣一個國情。從未來15—20年的時間看,宏觀經濟上面臨的任務不是控制通貨膨脹,而是怎樣在一個寬鬆的需求環境中,能增加就業和降低失業率。因此,在中國,在一個10年,甚至更長一點的階段中,宏觀經濟管理的第一目標是降低失業率,而不是控制物價上漲。

    中國未來10年每年勞動力增長、再配置要求提供的就業崗位為:城鎮新增勞動力450萬左右,下崗再就業需要的就業崗位400萬左右,農村人口上學畢業、軍轉復員和建設安置大約250萬左右,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每年1000萬左右,城鎮勞動力年總供給共計2100萬以上。但是,從這幾年的情況看,經濟景氣時,加上城鎮對農民工的需求,城鎮可能提供1000萬個就業機會;經濟不景氣時,城鎮全部勞動力總需求只有500萬左右,勞動力年供需缺口在1100—1600萬之間。如果這個問題不能放在應有的高度得以重視和解決,10年到15年間,中國將積累1—2億的鉅額城鎮失業人口。

    勞動力閒置不得其用,危害很多:一是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消費能力低下,導致消費不足,使消費的增長不能跟上日益增長的生産,結果生産過剩;二是失業的人過多,或者很多人年紀未老就退休在家,一方面國家能收上來的社會保障金就減少,另一方面社會保障的支出增大,財政狀況將會變得十分緊張;三是如果閒置的勞動力資源過多,而又要從生産經營過程中提取較多的社會保障基金來保障他們的生活,則産品的成本就會加大,整個國家産品的競爭力就會下降;四是如果閒置失業在家的人太多,城鎮貧困人口就會增加,社會各階層的收入和生活差距就會拉大,社會將會處在不穩定狀態之中。發達國家社會保障實力雄厚,保障體系健全,失業可以忍受。而由於中國的社會保障較為薄弱,體系很不健全,物價略為上漲可以承受,而居民失業則會陷入困境。因此在經濟政策的選擇時,解決失業問題,在宏觀經濟管理中的位置要比發達國家重要得多。

    關鍵問題是勞動力到哪去,怎樣降低失業率?

    一些學者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5—6%就可以了。從就業需要看,這是根本不可行的速度。要增加就業,首先從宏觀上講,國民經濟必須保持一個較快的7%以上的增長速度。

    其次,一些學者熱衷於強調結構升級和技術進步,忽視了中國國情對結構和技術的客觀要求。根據中國人口眾多和就業壓力較大的國情,不能片面地強調結構優化升級和技術進步;經濟和技術結構要向有利於利用勞動力資源和增加就業進行調整。1、除了在一些産業中要進行産業的升級優化外,大部分産業還是要適度優化,保持在能儘量吸收勞動力和能發揮勞動力便宜競爭力的水準上;2、不能盲目地強調各個産業全面技術進步,否則只能排擠出越來越多的勞動力,使中國的失業問題更加嚴重;3、不能盲目地強調産業提高集中度,有些産業要做小、做精、做專,使産業能容納較多的勞動力就業。

    再次,一些學者和地方官員興奮點放在發展大企業、龍頭企業和搞企業集團上,要把企業做大,要造大船。從中國的國情看,不能片面地強調企業要上規模,不能僅僅發展大企業和龍頭企業,去搞企業集團;要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和勞動資本雙密集産業,著力點要放在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上。我對中國就業問題的解決充滿信心:未來10—15年,沿海地帶和內陸一些地區發展具有勞動競爭優勢的製造業,成為世界工廠和製造中心,會創造2—3億個就業機會;民營中小企業的發展,每千人擁有企業水準即使達到發達國家的一半,為3200萬個,按照平均每個企業吸收10人計算,將創造3.2億就業機會。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研究室)

    中國經濟時報 2002年7月15日


邱曉華談下半年物價水準 
香港消費物價指數下跌3.1%
中國實際失業率已達到警戒線
去年底城鎮登記失業率3.6%
邱曉華談一季度物價下降成因
四大因素影響今年上海物價低位運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