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城市貧困被低估  
楊宜勇

    個人的事情被誤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今日中國群體性的問題估計不足。其中,城市貧困問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楊宜勇

    視點

    表像和真實常常都被認為是事實,有時表像與真實是趨於一致的,但是有時候表像與真實相去甚遠。個人的事情被誤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今日中國群體性的問題估計不足。其中,城市貧困問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長期以來,我們認為城裏人的日子比農村好過,因此除了少數傳統“三無”對象以外,城市裏根本不存在貧困問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下崗職工問題日漸突出,中國政府經過8年的探索,推出了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這似乎只是一條裝飾線,並沒有真正完全起到保護弱者的作用。

    據民政部2000年9月份提供給國務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會議的背景材料,2000年6月份實際處於城鎮低保線以下的人口是1382萬,而當時領取城鎮低保費的只有303萬人。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大的差異?民政部的解釋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我在調查時發現有以下幾種情形:

    1、一些城市規定,凡是處於勞動年齡以內的人(男,16—60;女16—55),沒有工作的一律視為獲得最低工資;2、一些城市規定,凡是發不出工資或者沒有領到下崗職工生活費的,一律認為是單位對個人的負債,視同已經領取;3 、有的地方規定,凡是女同志戴有金首飾的家庭,不在發放最低生活費用考慮之列;4、有的地方規定,凡是家裏有電視、電冰箱等電器的家庭,不在發放最低生活費用考慮之列;5、有的地方規定,凡是居委會反映經常吃葷的家庭,不在發放最低生活費用考慮之列;6、中央企業的職工家庭,地方政府不管;7、集體企業職工家庭很難納入低保範圍;8、縣城關鎮以外的家庭不管。

    這都是比較普遍的情形,實際的條條框框比這還多得多,有的地方人們稱之為“12不準”、“16不準”。城鎮低保線在實際執行時控制得非常嚴格,從而把許多應該救助而政府無力救助的對象排除在城鎮低保線以外。

    中國城市的貧困問題被嚴重低估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貧困線定得偏低,不能滿足貧困家庭發展的需要,使得貧困家庭很難通過自己的努力重新回歸主流社會。

    截至2000年底,城鎮低保覆蓋面雖然為100%,但是實際救助對象只有320萬人,僅佔到城鎮總人口的08%,這個救助面顯然太窄。美國近10年來,每年享受貧困線救助的人相當於總人口的145%,印度救助的人口為6%,根據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具體國情,享受城鎮最低生活線資助的城鎮人口比例不應低於6%(絕對數2400萬—3000萬人)。儘管實現這個目標很困難,但是我們必須為此努力。

    1、政府要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認真貫徹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們必須把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做好、做實。現在,一些地方搞最低生活保障沒有錢,卻耗費大量資金上項目、鋪攤子,搞重復建設,這種做法是十分錯誤的,必須堅決予以糾正。

    2、正視貧困。世界在發展,人們對於貧困的認識和態度也在發展。適度貧困的存在不是社會的恥辱,不能夠正視貧困,從而掩蓋貧困,結果導致忽視貧困,才是最可恥的。

    (作者為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南方都市報》 2002年4月16日


在城市的“邊緣”生活 關注1400萬城市貧困人口
安啟元委員:高度重視城市貧困人群問題
山東承諾春節前解決城市貧困人口吃飯問題
勞動保障部:發展非正規部門就業緩解城市貧困
貧困與反貧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