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節水型社會  

    ●當我國人口增至16億時,我國的每人平均水資源將降到1760立方米,已接近國際公認的水資源緊張標準,水資源的形勢十分嚴峻。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援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當為我國水資源的總體戰略

    ●為此,有必要在防洪減災、農業用水、城市和工業用水、防污減災以及生態環境用水等方面實行戰略性的轉變,全面合理地開發利用水資源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成節水防污型的社會。這應引起全社會的注意並形成共識

    水資源是基礎自然資源,是生態環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時,又是戰略性經濟資源,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展望將來,水資源正日益影響全球的環境與發展,甚至可能導致國家間衝突。探討21世紀水資源的國家戰略及其相關科學問題,是世紀之交全球共同關注和各國政府的重點議題之一。

    我國人民在歷史發展中,貫穿著與頻繁水旱災害的鬥爭。新中國成立後,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我國以佔全球約6%的可更新水資源、9%的耕地,支援了佔全球22%人口的溫飽和經濟發展。但是,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進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更為複雜的新情況和新問題。1998年長江和嫩江的大洪水,以及1990年代以來黃河斷流和北方地區沙塵暴的日趨嚴重、江河湖海的水污染,引起全國甚至世界的關注。面向21世紀,我們的水資源能否支援將來16億人口的食物供應,能否支援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應當予以高度重視。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組織了有關領域近400名兩院院士、專家,根據2030年前後我國人口將達到16億的總形勢,進行相關研究。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提出了《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的綜合報告及各專題報告。報告建議,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援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當為我國水資源的總體戰略。為此,有必要在一些重大方面實行戰略性的轉變。

    比如,要採取人與洪水協調共處的防洪減災戰略。在防洪減災方面,要從無序無節制地與洪水爭地,轉變為有序、可持續地與洪水協調共處。為此,要從以建設防洪工程體系為主的戰略,轉變為在此基礎上建成全面的防洪減災工作體系,達到人與洪水協調共處。又如,農業用水戰略當以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灌溉農業和現代旱地農業為目標。要從傳統的粗放型灌溉農業和旱地雨養農業,轉變為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灌溉農業和現代旱地農業。通過這樣的建設,我國可以基本立足於現有規模的耕地和灌溉用水量,滿足今後16億人口的農産品需要。而城市和工業用水方面,也要從不夠重視節水、治污和不注意開發非傳統水資源,轉變為實施節流優先、治污為本、多渠道開源的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

    與此同時,在防污減災方面,應從以末端治理為主轉變為以源頭控制為主的綜合治理戰略。這就必須實施保證生態環境用水的水資源配置戰略。因為生態環境是關係到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自然條件。所以水資源配置很重要。我們要從以往不重視生態環境用水,轉變為在保證生態環境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規劃和保障社會經濟的用水。對水資源的供需平衡,也要從過去的以需定供,轉變為在加強需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的基礎上保證供水。具體來説,對北方地區,要從以超采地下水和利用未經處理的污水來維持經濟增長,轉變為在大力節水治污和合理利用當地水資源的基礎上,有步驟地推進南水北調。而在西部大開發中,要從缺乏生態環境意識的低水準開發利用水資源,轉變為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全面合理地開發利用當地水資源,為經濟發展創造條件。

    我國水資源的許多問題,之所以長期未得解決,除了認識問題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水資源的管理體制、投資機制和水價政策中存在問題。因此,實現上述戰略建議的關鍵,是進行以上三方面的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講,改革才是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題的根本出路。

    當我國人口增至16億時,我國的每人平均水資源將降到1760立方米,已接近國際公認的水資源緊張標準,水資源的形勢十分嚴峻。同時,防洪減災的任務也十分繁重。但也應看到,在加強管理、加大投入、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注重保護的前提下,我國有條件在人與環境協調共處的基礎上,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成節水防污型的社會。這個問題在我國雖已提出多年,但至今未能全面貫徹,其根本原因是:提高用水效率不單純是水資源本身的問題,而是一場涉及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革命。所以,全社會有必要予以注意並形成共識,在中國大地上真正開展一場提高用水效率的革命。

    錢正英(作者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重大項目主持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文匯報》 2002年3月04日

    


數位節水開闢節水新途徑
瀋陽2002年節水措施出臺
河南強制節約用水 男性理髮一次只能用水15升
首批國家鼓勵發展的節水設備(産品)目錄發佈
我國確定“十五”期間節水灌溉發展目標及任務
青島:海水進家衝廁所
北京節水龍頭二成“待崗”
我國有了國家節水標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