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巴以衝突十個月 百年死結如何解

    以軍要驅逐阿拉法特

    7月18日,以色列人被徹夜的直升機、坦克、裝甲車轟鳴聲驚醒,以軍當天淩晨向約旦河西岸巴以衝突區大規模集結裝甲部隊和步兵。這是1993年奧斯陸協議8年來,以軍首次向西岸增派部隊。巴以7月13日實施停火後,衝突不但一天未停反而再次急劇升溫,這似乎印證了1周前英國媒體披露的以軍攻佔巴區計劃。

    英國著名雜誌簡氏《外交報道》稱,以色列內閣7月9日討論一項軍事計劃,如果再發生特拉維夫舞廳慘案那樣的恐怖襲擊,以軍將在重炮及戰鬥機大規模炮擊和轟炸掩護下,出動3萬傘兵、步兵、裝甲兵攻佔加沙和西岸,徹底摧毀4萬巴勒斯坦警察部隊,如同1982年以軍侵入黎巴嫩趕走巴解組織那樣,迫使阿拉法特和巴政府再度流亡。報道稱,以方認為,埃及、敘利亞、約旦等阿拉伯鄰國不會捲入戰事,唯一的挑釁可能來自伊拉克,但以色列的空軍對付伊拉克綽綽有餘。以軍估計將損失1%,即300人陣亡,而巴方的死亡將達數千。美國官員透露,阿拉法特甚至已作出暫離巴區去阿拉伯國家避難的準備。

    以色列總理沙龍否認上述傳聞,強調以方無意讓衝突升級。以色列國防部長埃利澤也強調,軍事解決不是辦法,以軍任務只是保衛生存安全。以色列外長佩雷斯挖苦該報道“想像力如此豐富,強調阿拉法特正在努力控制暴力,衝突總體上在降溫。

    普通以色列人對這則聳人聽聞的報道毫不驚訝,認為上述報道一點也不新鮮,以色列當地媒體早就透露出以方種種對策,包括地面出擊、單方面隔離封鎖等,當然也作了地區戰爭的最壞打算。

    以色列武裝力量的確有實力實施這樣的打擊,然而,巴以雙方都明白,解決中東問題最終要靠談判而不是武力,巴建國只能在談判桌上實現,而不是靠槍桿、石塊。對巴以衝突,儘管極右翼公開呼籲幹掉阿拉法特、軍事佔領巴統區,但明眼人都清楚,這只是恫嚇,任何領導人都不會冒此後患無窮的風險。

    特拉維夫舞廳慘案後,一觸即發的緊急關頭,阿拉法特疾呼:立即停火!立即!!立即!!!,化解了沙龍準備大舉報復的危機。以軍把報復反擊作為壓巴方停止暴力的威懾,而巴方則把起義作為增加和談實力的手段。

    暴力衝突為何起

    許多以色列人困惑,上任總理巴拉克在去年7月戴維營會談中作了如此空前的讓步,為何阿拉法特還要拒絕,在和談的關鍵時刻發動起義,斷送了8年巴以和平進程。今天,人們不會再簡單地認為,這場衝突僅僅是因為沙龍強闖聖殿山清真寺而爆發。

    以色列專家、官員們紛紛分析原因,尋求對策。普遍看法是,歷史上,阿以幾乎每8年爆發一次戰爭,和平進程始終是邊談邊打,雙方矛盾的積累遲早要爆發。沙龍事件只是一個導火索。

    以色列右翼認為,奧斯陸協議已經死亡,巴以雙方唯有分離。以色列左翼認為,鎮壓不是出路,唯有和平共處。他們總結巴拉克的失策:在雙方缺乏信任的情況下,以方和談讓步過快、過多。以方去年5月沒有與黎巴嫩、敘利亞達成協定就單方面從黎撤軍,等於鼓勵巴勒斯坦仿傚黎巴嫩真主黨走暴力對抗之途;巴拉克廢除過渡時期第三階段撤軍,提出所有解決方案,使巴方疑慮,來不及內外協商“消化。如果繼續實施過渡撤軍,分步走,和談有可能維持。

    1993年9月13日巴以簽署奧斯陸協議,規定過渡自治三步方案:加沙和傑裏科首先自治、西岸自治擴大到6城和400多村鎮、1999年5月4日結束為期5年的3階段撤軍過渡自治,巴勒斯坦建國。由於暴力衝突不斷,以方以保障安全為由拖延撤軍,巴方顧全大局,屢次宣佈推遲建國。前年9月沙姆沙伊赫備忘錄規定,應在去年9月13日結束最終地位談判並與以色列簽署永久和約。

    美國是巴以和談主要調解人,巴勒斯坦方實力弱小,對以色列在美國偏袒下屢屢違約、幾乎從來沒如實執行巴以協議忍無可忍。以色列則指責巴勒斯坦違約,並進行反以宣傳、走私武器、培訓軍隊、縱容恐怖組織。在以色列總理拉賓被暗殺後,內塔尼亞胡提出撤軍和打擊恐怖活動掛鉤的“安全換和平,進一步加深了雙方不信任。

    對去年7月戴維營會談,阿拉法特的助手説,前往談判前都以為這次要簽字了。但阿拉法特後來説,他原想解決難民問題,把耶路撒冷問題留待以後解決,但是,巴拉克堅持要解決耶城歸屬問題。阿拉法特稱,聖城屬於伊斯蘭世界,不是他能解決的,如果他簽字,他將被暗殺。巴拉克對克林頓説,阿拉法特遲早要發動暴力反抗。

    克林頓後來抱怨説,阿拉法特錯失良機,他老了,無力達成最終和平協議。但他的中東特使羅斯説,和平掌握在阿拉法特手中,他不會接受戴維營協議,因為結束衝突,意味著他放棄為之奮鬥的生存基礎。克林頓的阿以事務助理馬雷最近撰文説,巴拉克所有方案虛有其名,阿拉法特擔心他面臨一大堆條款,可能會作出錯誤的妥協。戴維營會談後,當阿拉法特得知克林頓要提出裁決式總統方案,他搶先發動起義,迫使克林頓把方案修改為建議式。

    巴拉克最近説,阿拉法特不是薩達特,也不是侯賽因,他在戴維營會談後,轉向用暴力引起世界同情,以方無法和阿拉法特達成和平協議。巴拉克承認,他當初的和談讓步冒極大風險,最終使他個人也付出了總理位置的極大代價,但他不後悔。

    百年死結如何解

    巴勒斯坦上次起義是反對以色列的佔領,促生了奧斯陸協議。這次巴起義是對和談不滿,要提高和談實力。巴方的目標是建立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暴力衝突引起全世界對巴問題的持久關注,巴建國事業再次得到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聲援。阿拉法特在戴維營頂住美以壓力,他回到加沙受到民族英雄般的歡迎,巴內部似乎更團結了。

    然而,巴以雙方實力懸殊,以軍佔據鎮壓的主動,暴力衝突給雙方,尤其是巴方的損失巨大,離建國的目標更遙遠。巴方500多人死亡,傷2萬多人,經濟陷於崩潰。以方死亡130多人。更嚴重的是,流血衝突激化了雙方的民族仇恨,極大傷害了雙方的左翼和平勢力,給和平進程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傷。以方最近民意調查稱,巴以多數人認為,巴以關係5-10年內將籠罩在暴力衝突的陰影裏。

    目前,沙龍的強硬立場得到2/3民意的支援,底氣十足。連巴拉克也稱,對巴以衝突,如果所有其他的選擇都不起作用,那麼除掉阿拉法特和巴政府不得不成為“最後的選擇”。

    以色列有630萬人口和18萬軍隊,面對的是超過自己50倍人口的阿拉伯世界。以方戰略研究報告稱,衝突以來,以軍力和實力在中東佔有絕對優勢。以方生存的經濟、軍事、外交等支柱均沒有動搖,可以長期經受暴力衝擊。有些學者認為,目前巴以衝突是特殊的遊擊戰,對以方有巨大的心理和輿論破壞力。

    美國總統布希上臺後,調整中東政策,減少對巴以問題的關注。隨著巴以衝突升溫以及歐盟、俄羅斯的介入,美國不得不加大干預力度。國務卿鮑威爾、中央情報局長特內特等穿梭斡旋,巴以本月13日接受美國停火方案,衝突規模下降,但一天也沒有停過。

    當年美國為促成埃、以和約,花費200多億美元,帶給美國的戰略利益不言而喻。去年克林頓承諾400多億的援助,才搭起戴維營和談框架。現在,巴以要重建和談框架,尚未涉及鉅額美援,自然不會輕易停火。

    老謀深算的沙龍上臺後並未一味強悍鐵拳鎮壓,他頂住極右翼壓力,採取較克制的精確報復反擊。然而沙龍的和談立場強硬,堅持先停火後談判。以左翼主張,巴以完全停火不現實,可以邊談邊停。哈馬斯等巴強硬組織在衝突中擴張勢力,他們拒絕停火,甚至用武力對抗巴警方干預。阿拉法特要考慮順應民心,不會屈服於以軍威懾。

    現代基因化驗表明,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是血緣關係最近的民族,這證實了《聖經》傳説: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祖先分別是亞伯拉罕的兩個兒子。歷史上,他們曾長期和平共處,曾攜手抵抗十字軍東征。在西方列強的插手下,兄弟鬩墻一個世紀,兩敗俱傷,才順應大勢走上和談征途。雖然去年戴維營會談功虧一簣,但以巴已首次觸及核心問題全面和談,悄悄跨越曾經認為碰不得的紅線、禁區。

    戰車啟動有慣性,剎車需要時間。巴以讓步餘地仍在,“解鈴還需繫鈴人”,解開百年死結,需要雙方的勇氣、智慧和更多國際調解和承諾。

    《光明日報》 2001年7月27日

    

    

    

相關新聞

美國正在擬訂落實“米切爾報告”計劃

以色列特種部隊逮捕7名“法塔赫”成員

禮送巴勒斯坦人出境計劃出臺 以色列攆人有“術”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