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美國中東政策為何不再“超脫”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于6月27日至29日訪問了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訪問期間,鮑威爾促成巴以雙方就實施“米切爾報告”時間表問題部分達成了一致。

    這是鮑威爾今年1月就任國務卿以來的第二次中東之行,但前後兩次區別明顯。2月下旬首訪中東,主要是為了實地了解形勢,就美國政府的中東政策徵求各方意見,是為了摸底;而這次的重點則是為了在巴以之間進行斡旋並力促巴以實現停火。

    鮑威爾的這次中東穿梭反映出布希政府的中東政策發生了一些變化。上臺伊始,布希政府一改前克林頓政府對巴以和談主動參與的做法,選擇了“相對超脫”的方針。幾個月之後,美國轉而決定對巴以衝突進行積極干預,派國務卿赴中東直接斡旋調解。這一變化似乎表明美國對如何更好地維護它在中東的戰略利益又有了新的設想。

    美國幾屆政府的中東政策雖然有所不同,但都是為了維護和鞏固美國在中東的主導地位,為美國的地區乃至全球戰略利益服務。然而,最近幾個月中東局勢繼續惡化,特別是巴以衝突的不斷升級,布希政府發現“超脫”政策的消極後果已經凸顯,必須予以調整。

    首先,以美國前參議員米切爾為首的巴以衝突國際調查委員會經過6個多月的調查,於今年5月21日正式公佈調查報告,為巴以雙方停止暴力衝突、重建互信和恢復和談提出了具體建議,為美國積極介入提供了契機。

    其次,近一段時期以來,歐盟和俄羅斯在中東的外交活動異常活躍,使美國相形見絀。美國意識到,如果繼續隔岸觀火,不僅將坐失良機,而且它在中東的戰略利益也將受到損害。

    為了扭轉被動局面,布希政府逐步擴大對中東、特別是對巴以衝突的干預。“米切爾報告”公佈後,美國立即派遣特使伯恩斯前往中東,與有關各方商討落實報告的可能性。6月2日耶路撒冷發生一起針對以色列人的空前嚴重的自殺性爆炸事件後,布希政府不失時機地派遣中央情報局局長特尼特到中東穿梭訪問,力促巴以雙方接受美國提出的停火建議。巴以領導人同意從6月13日起開始停火,從而為鮑威爾的中東之行創造了條件。

    經過鮑威爾的進一步斡旋,巴以雙方都有保留地同意分步驟實施“米切爾報告”的建議。雙方首先將實施為期一週的停火“觀察期”和為期6周的“冷卻期”,然後將採取措施建立相互信任和恢復和談。

    《北京青年報》 2001年7月01日

    

    

    

相關新聞

阿拉法特:巴以衝突“平靜期”已開始

埃美就儘快全面執行“米切爾報告”達成共識

美國國務卿抵達埃及開始中東之行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