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布希政府緣何擴大對中東衝突的干預

    以色列總理沙龍26日抵達華盛頓,並與美國總統布希和國務卿鮑威爾舉行了會晤,就中東地區目前的形勢和如何進一步落實“米切爾報告”的有關建議進行磋商。在與沙龍會晤之後,鮑威爾26日晚啟程前往中東地區,並於次日開始進行為期三天的外交斡旋活動。跡象表明,隨著中東地區緊張局勢的加劇,布希政府正在逐步加大對中東衝突的干預力度。

    布希政府一上臺就對前克林頓政府積極介入中東事務的政策進行了較大調整,採取“超脫”姿態,強調中東問題歸根結底應當由衝突各方自己解決,美國只能充當“促進者”的角色。但巴以暴力衝突的不斷升級,尤其是今年5月以沙龍為首的以色列新政府動用F-16戰鬥機打擊巴勒斯坦目標的做法,令布希政府對中東局勢的發展感到心中沒底了,惟恐局勢變得不可收拾,同時在阿拉伯世界引發強烈的反美情緒。

    出於本身利益的考慮,在經過一番醞釀和琢磨後,布希政府5月底借“米切爾報告”出臺之際對中東外交政策進行了一定的調整。鮑威爾5月21日在明確對“米切爾報告”表示支援的同時,特別突出“米切爾報告”的主導作用,強調美國願意積極“促進”報告有關建議的落實,並宣佈任命美國駐約旦大使伯恩斯擔任他本人和布希的中東問題特別助理,具體負責與中東衝突各方進行接觸並幫助落實“米切爾報告”的有關建議。

    布希政府的一位高級官員曾私下透露,巴以衝突能否平息,説到底還是取決於雙方是否有妥協的意願,布希政府對此並無把握。美方大力推崇“米切爾報告”,甘心敲邊鼓,主要是考慮一旦外交努力失敗,美國可以比較容易推卸責任。

    6月初在特拉維夫發生的特大爆炸案使中東局勢出現了一觸即發的局面,也徹底打消了布希政府在中東問題上存在的僥倖心理。布希政府開始頻頻給衝突雙方領導人打電話,一方面要求沙龍政府保持克制,另一方面給巴勒斯坦方面施加壓力,極力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在事態稍許穩定之後,布希政府派遣中央情報局局長特尼特前往中東,與巴以安全官員進行磋商,終於説服雙方于6月13日達成停火協議。

    然而兩周來,中東地區的暴力衝突並未平息,隨時有再次升級的危險。為了鞏固停火協議的成果,併為下一步落實“米切爾報告”的有關建議奠定基礎,布希政府決定加大外交干預的力度,不僅邀請沙龍訪美,而且決定由鮑威爾親赴中東進行斡旋。

    如何落實“米切爾報告”目前已成為平息以巴衝突的焦點。但目前看來,巴以雙方在如何進一步落實報告的有關建議上存在著嚴重分歧。以色列堅持必須首先實現“絕對”停火,而後才考慮落實“米切爾報告”的後續步驟;巴方則提出以方必須首先徹底凍結在被占領土上修建定居點的計劃,否則就無法實現真正的停火。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沙龍政府執意堅持首先實現“絕對”停火,其真正意圖是為了無限期推遲落實“米切爾報告”中關於以方必須完全凍結猶太定居點修建計劃的建議。因此,布希政府目前的外交努力能否奏效,關鍵在於它能否改變以方在猶太定居點問題上的強硬態度。綜觀布希政府上臺以來的言行,多次表現出偏袒以色列的立場,這次布希政府究竟能向以方施加多大壓力,尚有待觀察。可以預見,布希政府外交努力的前景將不容樂觀。

    新華社2001年6月26日

相關新聞

美國國務卿抵達埃及開始中東之行

以色列希望英國繼續向阿拉法特施加壓力

以巴停火與恢復和談是沙龍訪美的焦點

以色列總理沙龍24日啟程訪美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