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心理訓練 美赴伊特種兵加裝“防彈心”

    新聞提示

    不久前,美國部分媒體記者獲准到美國特種兵營進行採訪,並參觀了他們為攻打伊拉克而進行的部分訓練。軍官們提出,特種兵不僅應有很好的“防彈背心”,而且要有很好的“防彈心”;即不僅要有好的武器、軍事技能,而且要有好的心理素質,以應付倒薩戰爭中可能出現的種種意外艱險情況。

    全美特種兵萬人 要害訓練部兩處

    特種兵是美國軍隊中,經過高強度特殊訓練的精英部隊,尤其擅長于非常規條件下,異常艱苦環境中的戰鬥,比如在敵後執行特別任務,在叢林中與對方遊擊隊作戰,以及各種形式的反恐戰鬥等。它也是布希政府倒薩軍事行動中的王牌力量之一。據國際媒體報道,他們中有若干數量已分批潛入伊拉克境內四個多月之久,執行策反等任務。目前,全美國約有特種兵一萬人,是該國特種行動部隊之核心。他們中包括了被稱為“三角洲部隊”的著名反恐秘密分隊,擁有幾百人;被稱為“海豹部隊”的海軍特種分隊,以及空軍特別行動分隊。

    特種兵的主要訓練基地,是在北卡羅來納州的美國軍隊約翰F肯尼迪特殊戰爭中心,以及布拉格堡要塞學校,後者在美國軍中被簡稱為“校舍”,實際上是特種兵成員二至三年極艱苦訓練的指揮總部。這次記者們訪問的,主要就是這兩處要害部門。

    洗腦課程 如何放好第一槍

    記者們發現,“校舍”十分重視對特種兵進行心理訓練,甚至重於軍事訓練。這種訓練往往是在布拉格堡的郊區進行,每期十八個月,名稱為“高級郊區戰鬥學習班”。大量訓練以倣真實戰形式進行。

    首先進行的往往是洗腦課程。軍官們很重視用戰史上的實例,來説明特種兵不僅要有鋼鐵的手,而且要有鋼鐵的神經。比如,在笫二次世界大戰中,有80%美國士兵沒有能夠放好第一槍,更多的是心理因素存在問題:有的是怕被殺,有的是怕殺人。美國軍事歷史學家S馬歇爾對此進行了廣泛深入調查,並寫成了一本名為《人與槍》的書,舉出了大量由於心理障礙而不能很好在戰場上開槍或開而不準的例子;如今,這本書已成了特種兵必讀的心理訓練教材。

    又如,教官們也常運用越南戰爭之例:美國士兵在戰場上死了五萬多,但有十多萬被PTSD(戰後緊張恍惚混亂綜合徵)所困。因為他們在越南殺傷過不少平民,也被不少平民遊擊隊殺傷過,因此戰後心理一直蒙著一層陰影,而這種情況在未來伊拉克戰爭也十分可能遇到,因此心理教官提出的口號是:“不僅要保證戰鬥中勝利,而且還要保證戰後的勝利。”教官們一定不忘記舉的例子是,就在去年夏天,就是布拉格堡,有四名士兵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其中三人是在阿富汗打過仗的優秀特種兵,他們像那些越戰同行一樣得了PTSD。

    實地訓練 模擬伊拉克巷戰

    針對上述情況,除了講道理,“校舍”總部採取了不少具體措施。比如,為了讓特種兵適應與阿富汗與越戰將有許多相似之處的伊拉克戰爭,如今讓他們打的靶都是人體模型或人面靶,而不是過去的“牛眼靶”。在訓練場上,經常加上煙幕彈,或其他實彈爆炸,使他們能在心理上更快適應現實戰場的環境。而對參加訓練的特種兵來説,則目前已全部用上實彈,在模擬的伊拉克巷戰現場,一遍一遍再一遍地射擊,直到符合標準。

    特種兵出身的心理學、歷史學家戴夫格羅斯曼解釋説,條件反射原理在人的訓練中還是十分重要的。除了讓士兵明白行動意義目的,軍官們還創造可操作的條件,並糾正被訓練者的行為反應,以幫助特種兵增強對於緊張、恐慌的免疫力,因為他們經受過多次類似條件刺激,並且養成反應行為習慣之後,便可增強某種特定需要的反應。其中之一是,進行大運動量的超長度長跑訓練,使他們增強對心率加大心動加速的耐受力,這樣,便大有利於戰場上遇到激烈對抗而心跳突然大大加快時,少緊張而多鎮靜。

    夢魘訓練 經歷辱罵和折磨

    皮克上校告訴記者,最艱苦最有效的“預防緊張”、或“恐慌免疫”訓練之一,便是為期三周、代號為“夢魘”的訓練。它一般都在每一屆特種兵新兵訓練的最後階段進行,它的英文縮寫為SERE、分別為SURVIVAL(生存)、EVASION(躲避)、RESISTANCE(抵抗)、ESCAPE(逃逸)四個詞的第一個字母。比如生存,要學會在很少甚至沒有水與食物的條件下,靠雨水、溝水、甚至各種臟水,樹葉、野草、野獸、甚至各種蟲子存活下來、而且保持戰鬥力。比如抵抗,要學會在彈盡情況下,使用可能得到的銳器、硬物、甚至徒手與對方搏鬥。

    最嚴酷的考驗是,要學會在劣勢或負傷條件下,如何躲避、逃脫對方的追捕,而實在逃不掉被俘以後,又要頂得住對方的種種折磨。這項強化訓練通常都在一個名為“抵抗俘虜營訓練實驗室”中進行,實際上是一個模擬戰俘營。裏面有哨兵望塔,電網欄杆,行刑室等。官員告訴記者,真的拷打之類是不來的,但施加心理壓力之類則是家常便飯,比如進行各種辱罵與人身人格侮辱,如讓他們當眾大小便,給特種兵們吃腐爛變質有臭味的東西,經常打亂他們的睡眠使之不規則休息甚至剝奪他們數夜睡眠的權利等。

    最冷酷之一是,把他們埋在一個木桶內,全身都倒滿木屑等垃圾,直到他們感到頭暈呼吸困難。上尉米勒也曾接受過SERE訓練,他告訴記者,這种經歷是終身難忘的,它將永遠深深烙在每個特種兵的記憶裏,而經過了倣真戰俘營的折磨之後,則更加不願當俘虜,而是寧願與對方拼鬥到底。

    角色轉換 視情況或文或武

    查爾斯金上校在布拉格堡,帶領第一特種兵團進行可操作條件下預防緊張訓練,他向記者們介紹了另一種訓練方式。他説:“我們讓士兵習慣各種緊張突然的角色轉換。比如,剛剛還在同一個平民交談,突然發現對方是個敵方遊擊隊員,這樣,幾秒鐘內拔槍就打。比如,對敵方人員進行策反,原本進行順利,但突然情況有變,或介入了新的人員,因而幾秒鐘內就動起武來。再如,在敵後進行偵測工作被發現,本來以為一場惡戰在所難免,但突然發現情況有了轉機,又可繼續收集情報了,那又得立刻若無其事從容繼續原來的工作……”他很得意地説:“我們要訓練特種兵們神經始終繃緊,但外表則必須保持鎮靜,這正是他們克服緊張或抗緊張耐力的一種表現。有了這樣的特種兵,他可以站在你身邊和你一起工作,或談判商議著什麼,但也可以必要時立刻殺了你。”當然,他承認,由於習慣了,有時這種突然角色轉換也會到達十分可怕的程度。

    自控訓練 控制何時不殺人

    皮克指出,由於不少特種兵經過“鋼鐵神經”強化訓練後,常會對事物作出“冷血反應”。因此,對他們的心理訓練中也包括了自控訓練,特別是,訓練他們既要會殺人,又要會控制自己何時不殺人。比如,在射擊訓練中,人體靶子有時會突然出現婦女與兒童模型,這就要求立即停止開槍。這就意味著,特種兵不僅要求自己出手快,而且停手也快。

    格羅斯曼也説:“由於特種兵已接受多種訓練,因而具有了極大的殺傷力,因此這就形成了一種十分危險的因素。你手中的致命手段用得太少,你會被對方殺滅;但如果你用過了頭,那又會濫殺無辜。因此特種兵心理訓練,既要達到他們對自己的手段有信心,又有足夠清醒,控制自己何時不要開槍。我們不是訓練海盜。”

    一次“攻伊巷戰” 軍事技能訓練側記

    記者們親眼目擊了二百名特種兵在“校舍”附近的三天訓練。

    羅伯茨少校説:“我們的口號是,力量必須同智慧結合!”

    特種兵的軍事技能訓練包括,如何在沙漠與叢林裏存活;如何從高速飛行中的噴氣戰鬥機跳下,直到最後一秒鐘才打開降落傘,以儘量縮小被敵方打擊目標;如何在敵人後方破壞對手埋伏,或反過來設置埋伏線;如何一旦被俘後從戰俘營或臨時拘留地逃脫;如何使用手槍、手榴彈發射器、肩架發射火箭炮,如何徒手格鬥等。當然,還包括儘量多地掌握外語,近月來則一直在突擊補學基礎阿拉伯語。

    特種兵指揮官們十分重視阿富汗戰爭中的經驗,他們告訴士兵,未來伊拉克戰爭至少有三點與之相似,一是士兵們都將面臨巷戰中近距離逐屋爭奪的戰鬥之考驗;二是將不得不大量使用步槍、手槍、手榴彈等傳統常規武器;三是對手都十分頑強甚至寧死不屈,不打到最後不解決戰鬥。

    有一次請來的是特種兵上尉米勒,他是美國海軍學院國土安全係的碩士畢業生,2002年1月曾任特種兵第五組組長,參加坎大哈的一次巷戰。他説,他帶領十二名特種兵,負責攻打一家醫院,裏面有六個基地組織成員守著。這六人都是傷兵,同伴都已逃往山裏,但是美方圍了好幾天他們還是不肯投降;有一個還試圖半夜突圍,被發現後引爆身上手榴彈自殺了。美國特種兵發起衝鋒,先有六人受傷,扔進去手榴彈好多被扔還出來,於是上級下令如果抓不住活的就統統消滅。於是,他們先在附近倣建了這座醫院的一翼,並進行了反覆的衝鋒演練。

    接著,“校舍”總部特種兵也進行了一次模擬訓練,目標是一座伊拉克倣真建築。他們也在附近一倣真屋旁進行反覆練習,並在一個比監房稍大又臟又臭堆滿武器的小屋內開展戰術討論;然後,先用炸藥在建築物墻上炸開一個洞,衝了進去。“對手”抵抗十分頑強,只好發射催淚彈,以及投擲爆炸時會釋出令人窒息氣體的手榴彈。有幾個“對手”受不了了,走到靠窗處呼吸新鮮空氣,即被“擊斃”。特種兵們使用學會的一些簡單阿拉伯語,如“停止射擊,放下手榴彈,優待俘虜”等喊話,並最後取得預定的勝利。

    《文匯報》 2003年1月27日


監核會核查報告提交前夕安理會各國態度一覽
英準備公佈新的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情況報告
鮑威爾警告伊時間消耗殆盡 歐盟不贊成馬上動武
對伊核查報告今日提交 海灣局勢進入關鍵階段
美伊關係再成熱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