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右轉風沒吹著德國  

    4年一度的德國聯邦議院選舉22日終於決出勝負。據德國官方統計,總理施羅德領導的社民黨和副總理兼外長菲舍爾領導的綠黨(紅綠聯盟)共贏得306個席位,反對黨聯盟黨和自民黨獲得295個席位。紅綠聯盟以微弱多數勝出,得以繼續執政。

    紅綠聯盟的勝利可謂來之不易。德國大選前,歐洲已有不少國家的左翼政黨在本國大選中落馬,右翼政黨紛紛上臺,歐洲向右轉的大形勢對執政的紅綠聯盟顯然不利。競選期間,紅綠聯盟曾一直處於被動落後的境地,似乎繼續執政已無望。然而在關鍵時刻,紅綠聯盟卻扭轉了局勢,擊敗對手,最終獲勝。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首先,儘管紅綠聯盟的弱勢在於經濟政策不利,但反對黨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德國近兩年經濟不盡如人意。今年8月份,失業人數為401.8萬,比4年前的420萬減少有限。德國去年經濟增長僅為0.6%,今年最樂觀的預計是0.75%,在歐盟國家中排在末尾。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企業破産創紀錄、社會養老保險出現虧空等壞消息接踵而來,相當一部分選民因此對紅綠聯盟不滿。然而,反對黨對執政聯盟的政策攻擊有餘,卻提不出可信可行的替代方案,在解決失業、稅收等問題上與執政聯盟無大區別。

    其次,紅綠聯盟在處理洪災、是否對伊拉克動武問題上明顯得分。今年夏天德國東部發生“世紀洪水”,施羅德政府迅速動員全國力量抗洪搶險,推動議會通過了70億歐元的災區重建計劃,贏得了對選舉有重要影響的東部選民的支援。當美國揚言要對伊拉克動武時,施羅德政府旗幟鮮明地反對“倒薩”計劃,表示在任何情況下德國都不會參與美國的對伊戰爭。對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德國人來説,政府的這一立場無疑是人心所向。即使是反對黨在伊拉克問題上,也不得不附和政府的立場。

    另外,在爭取小黨支援方面,紅綠聯盟也佔了上風。在現代德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大黨能夠贏得絕對多數票單獨執政,而需要與小黨聯合執政。在紅綠聯盟中,綠黨由於洪水和伊拉克問題凸現其傳統主張,得票率明顯增加。而作為聯盟黨潛在合作夥伴的自民黨,在競選的最後階段,因在以色列問題上出現內部分歧,在關鍵時刻影響了其在選民中的聲望。

    最後,紅綠聯盟的主要領袖施羅德和菲舍爾的個人形象也勝對手一籌。有“媒體總理”之稱的施羅德面對電視鏡頭輕鬆自如,菲舍爾在塑造德國外交形象方面也建樹頗多,兩人在選民所喜歡的政治家中均高居榜首。

    紅綠聯盟雖再次執政,但面臨的任務仍很艱巨。德國的經濟和失業等問題,是福利國家所造成的結構性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對勞工市場、福利制度等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但這種改革目前沒有得到大多數德國人的認同,這也是反對黨聯盟黨與執政聯盟在經濟政策上趨同的原因。競選中,施羅德強調“德國之路”和“社會公正”,以爭取工會等社民黨基層選民的支援。但如何在推動改革和保持“社會公正”方面找到平衡,將是施羅德政府面臨的挑戰之一。

    在外交方面,德國和美國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分歧使兩國關係出現裂痕。從德國的經濟以及戰略利益出發,施羅德政府需要重新修好對美關係。但在國內公眾對美國的“單邊主義”強烈反感以及綠黨議會力量加強的情況下,要在對美關係方面“轉彎子”也並不容易。另外,德國在歐盟改革和擴大方面,與法國等盟國也有分歧。德國既想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又希望減少自己的包袱,如何使矛盾得到統一,也需要現政府發揮高度的政治技巧。總之,施羅德政府在下一個任期內,仍然任重道遠。

    新華社 2002年9月24日


施羅德大選獲勝後重申反對攻伊的立場不會改變
從德國大選看該國目前的經濟與外交 
因將布希同希特勒相比 德司法部長將宣佈辭職
德國大選投票結束 各大電視臺的報道有較大出入
德國大選展望:施羅德和施托伊貝爾鹿死誰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