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則雙贏——訪美前駐華大使芮效儉  

    魁梧的身材,戴著一副眼鏡,一頭銀發梳理得整整齊齊,熨燙平整的白色襯衫配著一條深色領帶,説起話來不緊不慢,這位儒雅、頗有風度的老人就是生在中國、長在中國、後來出任過美國駐華大使、現在在“基辛格及合夥人公司”任總經理一職的芮效儉(StapletonRoy)先生。在紀念尼克松總統訪華暨《上海公報》發表30週年之際,芮效儉先生接受了本報駐美記者的專訪。

    芮效儉説,他沒有參與《上海公報》的起草工作,而是參與了六年後的兩國建交工作,但他本人當時對《公報》很感興趣。《上海公報》的意義體現在兩個方面,這也是廣為承認的。就雙邊關係而言,《公報》為兩國處理因台灣問題困擾著的雙邊關係提供了一個框架和基礎,並對美中兩國關係的發展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就全球戰略而言,《公報》也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關係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捩點,它改變了當時美、中、蘇之間的戰略格局,並使美中兩國處於相對有利的戰略位置。

    芮效儉説,在1972年簽訂的《上海公報》中,也體現出雙邊願意朝著關係正常化方向發展的意願,但由於雙方內部都面臨著一定的政治困難,這一願望直到1978年才實現。當時身為美國駐華聯絡處副主任的芮效儉親自參加了兩國建交談判的工作,他認為正是因為先有了《上海公報》這一基礎,才有了後來的美中建交。

    關於中美關係現狀,芮效儉説,從多方面來看,兩國關係基本屬於正常。兩國在許多問題上有著共同的利益,但在一些領域裏也存在分歧,其中包括懸而未決的台灣問題。芮效儉説,30年來,美國換了多屆政府,但在台灣問題上的基本立場沒有變,那就是只承認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將遵循三個公報的原則處理與台灣的關係,美國希望海峽兩岸能夠用和平的方式解決統一問題。他認為,目前兩岸在旅遊、貿易、投資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這有助於台灣問題朝著和平解決的方向發展。

    芮效儉個人認為,雙邊關係中最大的動蕩期,也就是從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中期這段時期,已經過去。兩國現在所面臨的挑戰是,試圖建立一個更加穩定的基礎,即在雙方有著共同利益的領域裏,求同存異,擴大合作。布希總統通過處理雙邊關係,尤其在處理執政初期因撞機事件而導致的艱難的雙邊關係,清楚地表明他重視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布希總統此次訪華,儘管時間很短,但表明布希總統本人願意增強雙邊互信,把美中關係建立在一個更加穩定的基礎上。

    展望未來中美關係,芮效儉表示謹慎地樂觀。他説,從國際局勢發展的邏輯來看,只要我們攜手合作,則雙方受益,否則,雙方的利益均會受到損害。因此,從這一點來看,他表示樂觀。但問題並非如此簡單,由於雙方間缺少足夠的了解,尤其是對對方行為舉動的原因缺乏足夠的理解,加上雙方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就很容易産生誤解。為此,芮效儉認為,雙方不僅要加強接觸,雙方首腦的定期會晤也將有助於消除這些誤解的潛在源頭,進而使得雙方才能在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問題上進行合作。

    1935年出生於中國南京,在成都、上海度過青少年時光的芮效儉是個“中國通”,對中國的國情比較了解。他用流利的漢語説,如果按照美國的習慣,南京應該是他的故鄉,但他對上海也很有感情,因為1948年至上海解放時,他在上海衡山路上的“上海美國學校”高中部(高一)讀過八個月的書。芮效儉説,自1950年他從上海離開中國後,直到1990年,上海從表面上看變化不是很大。但這十年來,上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説是“全世界改變最快的一個城市”。這位“中國通”説,中國疆域遼闊,人口為世界第一,在發展中遇到了許多困難,但實際上這20多年來中國發生的變化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大,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為世界矚目。他對中國領導人高瞻遠矚和務實的領導才能印象深刻,並深表欽佩。

    應記者要求,芮效儉先生欣然為本報題字。他寫道,“上海公報發表30週年之際,也是反思公報對未來中美關係走向産生重大影響的恰當之時。回顧過去30年,顯然,使公報成為可能的兩國領導人的智慧和勇氣值得我們的欽佩和尊敬。”

    《解放日報》 2002年2月26日


中美上海公報發表30週年紀念會舉行 錢其琛致辭
國內因素對美國對華政策的影響 
布希訪華取得了哪些成果? 
中美關係:既非敵人 亦非密友
楊潔篪:布希總統訪華推進中美關係發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