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業面臨嚴峻考驗

     儘管最終的精確數據尚有待確認,但封閉式基金去年的業績已塵埃落定。類似上一年那樣年凈值增長率高達4成,慷慨地拿出160億元來分紅的風光是不會再有了。不過,大幅下降到23億元的擬分紅總額仍算是差強人意。因為若和跌得慘綠的股指年陰線相比(深滬綜指分別跌去二成與二成半),基金不管是可以分紅的或無紅可分的整體表現已強于大盤。只是誰也不會——包括基金經理人自己——據此便認為基金有多少值得驕傲的資本。原因起碼有如下三方面足可動搖其業績真實性的疑問:第一是新股認購方面的政策性傾斜仍在一定程度上被保留,從而使業績有相當部分來自新股增值的貢獻;第二是“問題股”的估值仍存在相當大的彈性,以至部份基金的虧損可能被嚴重低估;第三目前的浮盈是建立在幾年來重倉股股價被市場行為過度推高的基礎上的,在未套現前這部份利潤有很大的虛擬成份。

    

    對於基金運作的真正水準的質疑非自今日始。以2000年為例:基金的七成收益是來自科網股火爆的上半年。據後來《基金黑幕》的揭露,再用今天的眼光分析,期間曾發生相當多的非規範交易。正是這些交易幫助基金攫取了可觀的超額利潤。此外便是來自配售新股的政策性利潤了。統計表明,這部份利潤佔去全年凈收益的1/3弱;如再加上網上新股認購與增發配售部份(估計亦不會少於1/3),我們便大體對基金運作的本事到底有多大心裏有數了。

    

    其實這裡並非針對國內的基金業刻意非難,對基金及基金行為的保守評價以至懷疑是世界範圍的現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即便是在基金業非常發達的美國,如果以標準普爾指數作為參照物的話,各共同基金能真正最後跑贏大市的,其數額也不超過2%(包括指數共同基金在內)!須説明的是:這還是在“911”事件之前的統計數字。這就難怪《財富》在所評的2001年全球十大財經新聞中,將包含有著名基金經理人在內的華爾街分析師受冷落列入第五項了。與此相呼應的消息還有大批基金經理人被炒魷、下崗,包括美林證券用重金羅致的基金經理大腕傑米馬考——他管理的兩隻基金分別虧損3/4與2/3,可謂遭糕透頂。華爾街素有牛市拿熊市基金經理開刀、熊市拿牛市基金經理當替罪羊的傳統,其理由簡單至極:與其換觀念換操作手法不如換人來得更乾脆利落,從追隨趨勢的角度看倒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經理人的投資理念的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輕易更改的。

    

    當然上文的意思並非貶損以至取消基金這一歷史悠久的投資行業,而是主張將基金的地位與作用置於客觀、科學的評判體系之內,而不是誇大並強加於基金一些不符合它的角色定位的超功能因素———諸如“穩定市場”、“專家理財、穩賺不賠”、“引導正確的投資理念”……等等。過去在這些方面無論是管理層與投資者均有著過多的誤解,現在是請基金走下神壇的時候了。

    

    對於中國的基金經理人而言,對他們的考驗可能僅僅才開始,因為展望未來,市場內外部環境特別是政策與監管形勢難以比過去的二年半更樂觀。然而凈值的下降亦即泡沫的擠出從長遠的利益考慮未必不是好事,因為只有市場壓力才能催生規範交易條件下的盈利模式,從而真正有助於基金經理人磨礪戰勝市場的利器。

    《四川金融投資報》2002年1月9日


基金業發展將再掀高潮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