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上市 熱與冷

     外資企業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市的政策大門不久前已被打開。允許外企上市,將為中國證券市場注入新鮮血液,提升上市公司品質,讓中國投資者分享到外企現代化的經營管理帶來的豐厚回報。在近來中國證券市場上所謂“績優企業”不斷出現“假帳”、“黑幕”等信任危機時,這種期望越發顯得強烈。

    

    然而,外企對上市也有那樣強烈的期望嗎?對他們來説,到中國上市真有如此重要?外企會不會像我們的國企或民企那樣,排著長隊,等待審核,從而颳起一陣外企上市的旋風?

    

    記者在一番調查採訪後發現,事實,並沒有想像得那麼簡單。他們並不缺錢

    

      從一般意義上講,企業上市的目的無非有幾個:籌資、改制、擴大知名度。而同樣從一般意義上分析,外商在華投資,他們看中的是中國潛在的巨大市場和相對便宜的勞動力資源,因此,許多外資企業來華投資,並不一定需要通過上市才能達到目的。

    

    許多外企其實並不缺錢。他們到中國投資,本身就是為了給自身巨大的資本找一個回報豐厚的出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的母體已在國際證券市場上市,有了籌集資本的管道。如果真的缺錢,他們所要籌集的資金,動輒十億、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這並不是當前的中國證券市場所能滿足的。雖然我們的市場也有過像寶鋼、中石化這樣一次性籌資十億美元左右的經驗,但每一次都給市場帶來了相當的壓力,這一點,大家都有目共睹。

    

    此外,他們對籌資並不是那麼的盲目。國際證券市場上多年的經驗告訴他們,如果沒有非常充足的理由,不要輕易向投資者要錢。他們對回報投資者考慮得更多,因此,許多外企的母公司向他們的股東的分紅總量,都遠遠超過了他們從資本市場上所籌集到的資金。這一點,與我們有很大的差異。

    

    記者在採訪中就碰到有外企問這樣的問題:一方面中國自己優秀的特大型企業,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熱衷於到香港、美國等地上市,另一方面現在又希望外企在國內A股市場上市,他們該怎樣理解這樣的現象呢?

    

    他們優先考慮全球戰略許多外企,特別是那些世界500強的企業,他們都有一個全球戰略。這是決定他們是否願意將他們的在華企業在中國上市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著名跨國公司在中國的企業,到目前為止,基本上還只是他們在全球眾多的生産中心中的一個,或者是一個瞄準中國巨大消費市場的地區性銷售企業。還很少有跨國公司將他們的採購中心和研發中心放在中國大陸,哪怕是區域性的採購中心和研發中心。這就決定了許多跨國公司在中國的企業其實並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企業。

    

    事實上,這樣的企業也並不符合我們的上市要求。如要上市,他們就必須把整個企業的各個組成部分一起轉移過來,這就涉及到公司全球化經營戰略的調整。而許多跨國公司雖然長期看好中國經濟發展,但對如此重要的戰略調整並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決定。因此,許多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企業最近在被媒體問及對A股上市有無興趣時,都忌諱頗多,有的甚至直言,暫無A股上市計劃。

    

    據了解,今年APEC會議結束後的短短一個多月內,IBM、雀巢集團、阿爾卡特、微軟、拜爾公司等跨國公司便相繼在上海設立本公司的技術研發中心。有關人士表示,一方面,上述動作只意味著跨國公司對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視;另一方面,由於這些研發機構剛剛起步,要發揮作用還有待時日。

    

    至於那些營利極好的外企,增發只會稀釋外方的股權。而他們並不願別人分享他們的成果。對於某些合資公司來説,外方甚至希望不再發行新股,而將原有的中方股份上市,以達到外方絕對控股的目的,以更好地服務於其全球的經營戰略。

    

    他們“不想”營利從上市的角度講,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外企的帳面盈利能力差異極大,而許多外資企業的帳面利潤並不令人滿意。以中國目前水準極高的上海的外資企業為例,目前,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260家進入上海。1999年上海外資企業(含合資、獨資及股份公司,但不包括港澳臺商在華企業)總數為2628家,利潤總額為103.84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家不足400萬元,其中獨資企業715家,利潤總額9.88億元,平均每家僅138萬元。

    

    2000年的情況有所改善,外企總數2491家,利潤總額達到184.79億元,平均每家742萬元,其中獨資企業759家,利潤總額35.95億元,平均每家474萬元。這樣的水準,與我國現有上市公司相比,也不算強。考慮到外企還大量享受比現有上市公司優惠的各種稅收政策,其營利水準還要打一個折扣。

    

    何以如此?首先是他們的全球戰略使然。對一些跨國公司來説,他們在中國的企業只是他們整個跨國集團的成本中心,而非利潤中心。很多外資企業由於其在中國的企業僅為一個工廠,其原材料供應和産品的銷售渠道都在海外,且控制在其母公司手中,跨國公司可以通過合法的跨國避稅措施轉移其在中國的營利。這些跨國公司並不計較他們在某一國家投資的企業的營利情況,而是從整個集團的角度來看待利潤。因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某外資企業經營多年不營利,但其外方派來的主管卻不斷升遷,外商還不斷地對該企業進行大規模增資。原因就在於此。

    

    另一個原因是,一些外資企業以更長期的角度看待在華投資。他們願意犧牲短期甚至中期的營利,以迅速佔領中國市場。很多合資企業多年不營利,原因就在於外方不想讓它營利。今年退市的PT水仙,雖然其退市的原因很多,但合資企業拖後腿是重要因素之一。

    

    外企上市還有一些不能忽視的成本,如會計資料的公開。

    

    根據我國《公司法》,上市的一個必備條件是前三年連續營利,而很多外企目前不符合這一規定。即使一些有意想在我國上市的企業,由於他們對中國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進程估計不足,其A股上市計劃多數都在幾年以後。

    

    他們不乏渴望既然如此,是否我國A股市場對所有外企都沒有足夠的吸引力?調查表明,情況並非如此。

    

    據了解,一些規模不大的外資企業,或者産供銷比較完整且主體業務基本上均在中國大陸的外企,對發行A股有著濃厚的興趣。其中港澳台資企業或東南亞國家在華投資企業是這一隊伍的主力。

    

    據報載,總部設在天津的頂新國際集團日前就傳出消息,以“康師傅”為主打品牌的頂益控股正計劃在適當的時候,爭取其旗下在華投資企業在上海證券市場上市。此外,大霸電子、龍鳳食品、旺旺集團等力拓大陸市場的港臺企業,也已著手與券商洽談上市的事宜。東亞銀行、匯豐銀行這些在大陸業務開展得不錯且較有知名度的企業,也都在各種場合表達了將其境內業務分拆在大陸上市的意願。

    

    專家認為,當前在國際資本市場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有著

    

    廣闊前景的中國證券市場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而且,相比港澳臺市場,大陸證券市場的籌資功能並不遜色。大陸股票一、二級市場的市盈率普遍較高。

    

    此外,從長遠看,跨國公司的本土化戰略非常重要。隨著他們在中國的業務規模不斷擴大,本土化的緊迫性將越來越強。到那時,外企排隊上市,也許將是水到渠成的事。

    

    (來源:《中國證券報》12月22日/周軍)

    


外企上市在即 投行摩拳擦掌
我國外企排名新鮮出籠
石廣生:外國企業在華發展面臨新機遇
外企上市給股市帶來什麼?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