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上市給股市帶來什麼?

陳鬱

    11月14日,中國證監會和外經貿部聯合發佈《關於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資有關問題的若干意見》,對外企上市行為予以規範。至此,被市場關注多年的外企上市問題終於有了明確説法。此後僅僅數日,上海市外資委即透露,目前僅上海已完成股份制改制工作、有意向上市的外企已達14家。 

    上市條件更加寬鬆

    與以往有關文件相比,《意見》對外企上市的規定條件變得更加寬鬆。除了對“按規定需由中方控股(包括相對控股)或對中方持股比例有特殊規定的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後應按有關規定的要求繼續保持中方的控股地位或持股比例”作出原則性規定外,對上市後外資股比例的要求已明顯降低,即只要求外資股佔總股本比例不得低於10%。另外,在含有B股的外企申請其非上市外資股上市流通的條件中,對於上市後外資比例低於總股本25%的,也只作出繳回外企批准證書和進行有關變更手續的規定。此外,對於外企受讓境內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意見》規定,“應按《外商投資企業境內投資的暫行規定》規定的程式和要求辦理有關手續”、“導致上市公司外資比例低於總股本25%的,該上市公司應繳回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並按有關規定辦理變更手續”、“暫不允許外商投資性公司受讓上市公司非流通股”。顯然這為今後外企通過低成本買“殼”上市掃清了障礙。同時外企境外上市獲得政策性突破,規定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可以在境外發行股票。 

    可望營造多贏格局

    允許外企上市無疑具有深遠意義,它是中國加入WTO後資本市場走向開放的必然結果。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外企上市可望營造一種多贏格局。國內證券市場長期禁閉的大門向外企開啟,將對中國證券市場帶來多方面的影響。

    首先,上市公司結構將發生改變。眾所週知,我國股票市場大多數上市公司是由國企改制而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存在著股權結構不合理、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等缺陷,國有企業出資人嚴重缺位,致使上市公司問題不斷。外企境內上市實質上是非國有經濟成分注入國內資本市場,這將有助於稀釋國有股權在證券市場上所佔的比重。同時隨著一批運作規範、業績良好的外企進入中國證券市場,將為中國證券市場注入新鮮血液,同時進一步加大國內上市公司的競爭壓力,促使國內企業加快提高自身素質,進而提升我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品質。

    據悉,一些外企已進入改制重組階段,它們的融資需求一般在15億至20億元人民幣,如果能順利上市,流通盤將在中上規模。

    其次,擴大國內券商的投行業務機會。目前國內有外企近40萬家,如此龐大的群體將為券商投行業務提供更多的項目資源和承銷業務,進而提升券商投行業務利潤。同時國內券商也將提升自身的投行業務素質,並將有機會積極探討諸如混合招股定價模式、CDR等創新業務。

    再次,提高管理層的監管水準。在開放的條件下,必須學習國際先進管理經驗,與國際慣例接軌,建立起一個國際化、市場化、規範化的完備的市場監管體制。

    此外,外企境內上市將為國內市場帶來更多的資金,擴大證券市場容量,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外企紛紛備戰

    據上海市外資委透露,目前上海已完成股份制改制工作、有意境內上市的外企已有14家,其中包括柯達、聯合利華、米其林、光明乳業、永新彩管、斯米克陶瓷等,同時上海市外資委還在受理十多家知名外企的申請。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有意在境內上市的外企已超過100家。這些企業大致分為三類:跨國公司、台資企業和香港上市的紅籌股在內地分拆設立的公司。據資深投行人士介紹,與內資企業相比,外企上市雖然在重組、改制、輔導幾個步驟上基本類似,但具體操作上還是有區別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外企的大股東一般佔總股本的90%以上,如何解決外資股東一股獨大也是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當然,外企上市還涉及到産業政策、稅收政策、資産評估、境內外會計審核等諸多環節,這都需要加以解決。 而據中國證監會稱,將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外企境內上市試點。考慮到上市輔導期等具體執行問題,估計第一家外企在國內上市最快也要等到明年。

    《經濟日報》2001年11月23日


對外企上市將不會有特殊安排
外企上市:資本市場的一次飛躍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